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思太多而白日太漫长。香炉里,冰片(一种香料)已快烧尽。独居的日子里,瓷枕和纱帐在半夜里已凉透。又是一年重阳。
第一段其实我并没有觉得特别好看,只是从它的字句用法,似乎能感受到那种度日如年、正值重阳人却不团圆的凄凉感。
一般写到香炉的时候,总给人一种时光缓慢的感觉。无论是无聊,失眠,还是悲伤,或者惬意,一个人能注意到点燃的香,总之他此刻的步调是缓慢的,脑海里也没有太多事物充塞其中。所以这里一写到“瑞脑消金兽”,就描绘出那个倦懒的少妇形象了。
后面一句“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说明她和丈夫分别的时间已长,转眼又是重阳了。
长时间的分别,又恰逢秋夜转凉,“半夜凉初透”中,凉的可能不只是枕头和纱帐,更是一颗孤独的心吧。
第二段在我心目中,每一个字都很漂亮。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一句虽然字数和上片是一样的,但第二句“有暗香盈袖”因为意思的关系,读起来不像“瑞脑消金兽”那样是2+1+2(瑞脑+消+金兽),而变为1+2+2(有+暗香+盈袖)。以“有”这样口语化的字起头,再辅以这样的节奏感,让这五个字看起来更平实,质朴中却又更见感情真切。(好吧,这基本完全是我个人的审美偏好~)
而且这两句的意境也清透俊逸得很。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相比,易安的“东篱把酒”,“暗香盈袖”要多几分清秀柔美,到底是女孩子~
但虽然“暗香盈袖”很美,心情到底是凄苦的。看秋风把门帘吹起,才发现自己比屋外的菊花还要憔悴。
最后这三句妙处多多。首先是“人比菊花瘦”的比喻,和之前的“绿肥红瘦”一样,以“瘦”来突显憔悴零落,又以菊花来比拟自己,神态毕现。
其次,“莫道不消魂”一句,用一个“莫”字把前句的“暗香盈袖”之美顺利作了转换,引出后文的悲伤凄切。“东篱把酒”,“暗香盈袖”,此好兴致也!但是啊,别说我不悲伤,我已“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后,“莫道不消魂”和“人比黄花瘦”都略显强烈,放在一起的话感觉有些冲。而中间加个“帘卷西风”,语气上有个缓冲,随后“人比黄花瘦”缓缓道来,一瞬间的力度减弱了,但余音更绵长。
想起初中第一次读到这首词,对意思半懵半懂,也无法体会那种相思。但词里的意境,那种予人的“感觉”,深深地吸引我。今天仔仔细细地研读,极力从专业的角度去弄明白,它好在哪,美在哪。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过程。
庆幸自己对某些事物执着地偏爱着。喜欢诗词,所以去了解格律和历史。喜欢吃,所以去练习煮菜,也看烹饪理论书。当我不仅能用心去感受一首词的美好,而且能努力把我自己心头的钟爱和体会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这样的自己,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