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认为这一则作为全书的开篇是有道理的,它分别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学习、人际交往、处世态度。这三个方面几乎概括了人的一生,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但无疑都包含了这三方面。我觉得这是做人的根本,就好像建房子,只有把地基打下了,才能决定以后房子的高度。
一、学习方面:学而时习之。对于我们学习到的知识,我们要经常回顾复习,直到变成自己的东西。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每天都在学习,在学校里学习基础知识,在家里学习做家务,在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在生活中学习为人处世。我们一天天在长大,一天天在学习,也一天天在进步。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有很多很多,有些是刻骨铭心的,有些是早已随风消逝的。对于早已熟记于心的知识,当然完全不用担心;但对于那些模糊的知识,我们只能通过经常复习,反复记忆才能加深印象。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人际交往方面:有朋自远方来乐乎。“朋”在这里不仅指朋友,还可以指亲戚、同学、同事等。每一个人都不能孤立地活着,身边或多或少总有些相关的人存在。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认识新的不同的人,可能成为朋友,也可能成为不了朋友,但都是缘分。当有人从远方来探望自己时,毫无疑问是很开心的,能够从远方特意过来的,一般都是感情比较深的朋友。我们经常忙于工作和家事,而忽略了其他朋友。虽然有彼此的电话号码以及微信号,但几乎没有聊过,只是安静地躺在联系人的名录之中。我们应该经常活跃于朋友圈之中,单调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才能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事物,不断地充实自己。
三、处世态度方面:人不知而不愠。都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都决定着这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得到周围全部人的喜爱,总是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对于喜欢自己的人,相信大家都是可以很好地处理。对于讨厌自己的人,处理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有人置之不理,有人依然笑脸相迎,有人则是就事论事。孔子推荐的是对不了解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我们应该做到不怨恨、不恼怒,做一个有修养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