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心理学的课,听到了“急切”一词,说出国旅游的时候,中国游客都在拍拍拍,外国游客就在悠闲地晒太阳。我立刻想起自己去美国的时候,看到他们在旅游小镇遛狗,聊天,漫步,我当时的内心独白是: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浪费如此美好的风景。要怎样才不浪费呢?拍照啊,永远留着。可两年了,我从来没有再翻开过那些照片。
然后,我自己觉察了一下,发现我有好多“急切”。
比如挤地铁,我一方面讨厌那些粗鲁地往前冲的人,一方面也会穿插到一个能快速上车的位置,门一开就一边顺势一边暗暗努力往上挤。我埋怨车厢太挤,大家挨得过近,但这就是我们(包括我)都努力挤上去的结果。
上个月和妈妈出去旅游,在游人如织的小东江,妈妈会瞅准时机、健步上前霸占好的拍照位置,生怕错过撒网表演而加快脚步超越前面的游人,会想走完景区内所有的景点不然就觉得吃亏……我一方面有点看不上,一方面也知道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我和我妈只有程度上的区别。
我说话快,吃饭也快,走路的时候耳朵要听课,手里还玩着天天爱消除,这样我才觉得充实,但经常是课听了也没消化,有时候重复听的时候发现好像我之前都没听过一样,完全没印象。我也常催孩子快点,能不能放学先做完作业再玩?我觉察到自己的一种倾向,要快快地做完了该做的事情才能放松地玩,不然心里就老挂念着。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好习惯。
我羡慕邻桌的同事cherry,她会在家慢慢熬一碗红烧肉,或者为了冲一杯好奶茶而一直捣茶叶,她会用心布置她的桌面……主要是她身上散发的那种不紧不慢的味道,按自己的节奏来。她享受过程,而我更看重结果。
急切的背后是焦虑,再深一点说,是死亡焦虑。
我害怕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能体验更多,不能拥有更多,而这也让我看到了我自认为我是匮乏的。这种匮乏,似乎也是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
存着只是为了享受我有存货的感觉,而并未曾真正享受到他们所带来的美好。多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