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前幾年,互微信公眾號、知識服務平台還未這麼興盛時,通常我們對於知識的渴求或是評斷一個人的專業標準,就是直接看他專業領域的表現,比如說證照、學歷,
並非完全的學歷決定論,但從大的概率來說,那些會把課業搞好、專業弄扎實的人,某一方面代表他們有責任、有能力把一件事情處理好。
而隨著越來約多知識平台、公眾號興起,大家可能會沉浸在社群的學習氛圍中,然後經過彼此言語鼓勵,彷彿產生一種快速學習、快速成長的幻覺,
因此就覺得自己很不一樣,很特殊,自己可以不遵守規律,然後透由標榜互聯網思維、或是自己掌握網路名師的精髓,很快幾年之後,就可以獲得財富自由。
當然,你可以說,我並沒有這麼極端,沒有這麼夜郎自大,但我自己覺得,如果從一開始你是以投機心態、以小博大的心態,來參與這些社群、參與這些課程,
其實在你學習得過程中,你會漸漸走向歪路,變得本科的專業會逐漸荒廢,只一味地想聽乾貨、只想去求快速成長的技巧與捷徑,至於學校內的專業積累,你最後會聽上『無聊』的標籤,殊不知,學校的積累宛如基礎建設,套句S所說,高樓大廈地基沒蓋穩,風一吹就豆腐渣工程了。
總結來說,儘管每天會接觸到這些信息,如同大腦被種草般,然後你會不斷被牽著走,今天想學編成、明天想學英語朗讀、後天想學演講,你的心中沒有一把尺,而是看到別人有啥高樓,自己就接著亂蓋,但我們很少李清自己的現況,我適合啥?我應該怎樣累積我的優勢?
又或者說,現在我手頭做的3件事,我是否能做得更好?我覺得這樣的思路,會比下了雞血後,想一招頂破天或是仇深似海的情緒好的多,我想儘管還未領悟大熊老師說:慢慢來,比較快的精髓,但期許自己朝此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