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1)而藏诸?求善贾(2)而沽诸?”子曰:“沽(3)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1)韫椟:音yùn dú,收藏物件的柜子。 (2)善贾:识货的商人。 (3)沽:卖出去。
【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待价而沽”这个词语在我进入相亲市场后,常常浮现心头。我心里想的是“韫椟而藏诸”,宁愿蒙尘,也不想被挑选。可是我从来就不是离经叛道的人,甚至在内心深处是愿意积极投入世俗生活的。有时候大放厥词,嚷着“单身一辈子”“找个小庙做尼姑”,这些大概只是抱怨吧!真正能够放下尘俗的,他们从来不说话。所以,很少拒绝家人朋友给我安排的相亲。
在心底的某个角落,也在小小地期待着能在那么多次的相亲中遇到那个他,那个“识货之人”。怀着这样的期待,计算着相亲的次数,想着到底会在哪一年哪一月停止漫无边际的找寻呢?我有时会担心,自己厌倦了等待,随意寻一个人步入婚姻。如果这样,那么希望是“无心栽柳柳成荫”。
尘埃落定的感觉应该不错吧,现在就像是迷失在半山腰的旅人,山顶的风光欣赏不了,山脚也已经熟悉,没有看头。不过,最坏的是在山腰上瞎晃悠,也总能发现一些醉人的景致。比如一朵清新怡人的小野花,一泓藏着小鱼儿的溪流。山间自有佳趣,许能柳暗花明,殊途同归。
如果说自己被迫置身与相亲市场内,那么另一方难道就甘愿如此吗?在我心里,过去常常将后来遇到的男人和自己过去的男同学割裂开来。男同学都蛮好的,值得信赖。另外一些就不了解,让人捉摸不透。其实,我从来就没有琢磨过他们的想法的。突然有一天想,应该是一样的吧!每个男孩子都曾经是男同学啊!这样一想,多了一点理解。原本我们就是同龄人,人生正处于类似的阶段,寻找伴侣也是当前对彼此都挺重要的一件事吧!
如此重要,那么在市场里,挑选货物是很自然的事。所不同的是在相亲这个市场,你的身份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挑选者也是被选的。如此,便有很多种情况出现——你看上了他,他没看上你;他看上了你,你没看上他;两人互相看不上;彼此都很心仪。这四种情况,第三种最为省心,其次是第二种,再就是第一种,最为美好也可能最是纠缠的就是最后一种。
哪一种都好,就当作人生的一次体验。一时还是长久,都可以。彼此尊重,彼此理解。这其实是虚假的客套话,我如果喜欢你,心里一定是难受极了。只是,忍着疼假装淡然。
黑夜里落下的泪珠,如果你不在我身边,哪里看得见呢!哪一次不及准备,竟让人看到了难过的自己?藏起来吧,躲起来,我想独自去哭一哭。
经过了年前的催婚轰炸,不知是不是我反应过大吓到了长辈,还是别的原因,年后伯父呀,爸妈都跟我说,可以慢慢来。我很是疑惑,大概长辈们过了一个年,长了一岁,也变开明了吧!
想到年前自己跟爸爸说,不喜欢相亲,有人来说,全部拒绝,或者直接说我有结婚对象了。又撒气和妈妈说,好好的一个休闲的寒假变成相亲大会,明年我就不回家了,一个人呆在敦厚过年,落个清净。哈哈,自然只落得一顿臭骂了!
可是,当爸爸跟我讲香秀姑姑说她家的茶水一直就没有断过,每天都有人来说亲,我又忍不住问,为什么我家只有两个人来呢?爸爸笑我,来了又嫌多了!我口无遮拦地回到:不嫌的,要是都在同一天来,就更热闹了!家里人听我胡言乱语,都懒得理我,忙自己的事去了。
同学聚会,我的表弟兼小学同学来接我去,一接一送,惹人遐想。这个表弟,已在五服之外,姻缘两字倒也说得。去的时候,和他走到路口,三伯父竟然装着没看到我,我喊了几声,就淡淡瞥了我一眼。回来后,姑姑又点鸳鸯谱。我坐在副驾驶,看着他,想想和他生活会怎么样呢?应该也没什么的,只是彼此没意愿,也想不下去。我还记得,他年纪还小,不晓得我是他表姐时,还写过情书给我呢!每次见他,我就会想起和他有关的两件事,情书就是其中一件。都是美好温暖的回忆啊!幸好,再见面,都更放得开,更真实了。
村里也有很多不错的男孩子的,小时候都不认识,没什么接触。到了现在,反倒认识了几个。可惜可惜,都不能结婚的。俊文说,村里有过同村结婚的先例,但最后是妻离子散,远走他乡。正因为,同村的男孩不是以相亲对象的身份与我接触的,那么彼此还是保持着老乡的友好。无所求,便不会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们。觉得都很好,也是关系不够亲近的表现吧!真诚以待,就值得欣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关雎》与《蒹葭》)
茫茫人海,悠悠岁月,相逢一笑,期待执手偕老,每日晨昏互道一声:醒啦?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