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解忧杂货店》由南海出版公司首次印刷上架。马上三周年了,《杂货店》依然霸占着各个书店、网店、书单的前几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本书这么畅销不衰?
今天南柯就来扒一扒《解忧杂货店》究竟有哪些套路(故事写作技巧)和痛点(我们心中的小九九)。
一、故事结构与情节设定:
首先来说小卖部的老板——浪失雄治。浪失曾经是个机械工,差点把白富美皆月拐跑私奔。私奔失败的浪失几年后回到她家附近开了一个杂货店,这是故事最早最早的开始。东野大大把浪矢的身份放到最后才说,整整吊了260页之后才告诉读者:这个神秘的老头曾经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嘛。
《解忧杂货店》中【大结构】是三个小偷入室行窃之后躲在附近的废弃屋一夜等待天亮的过程。但是这三人莫名其妙地开始给投咨询的人回信的【各个小情节】穿插其中,小情节一步一步交代了每个咨询者的故事,推动着这三个人最终走向作者设定的、不可逆转的结局——对未来充满希望且感激地去自首。
【反情节】是九月十日零时零分到黎明这段时间里,浪矢杂货店的资讯窗口复活,而这三个人正好赶在这天躲进了店里。每一个小情节都是一段【非连续性现实】,通过【丸光园】这个孤儿院把各个咨询者联系起来,然后书中所有的人都和丸光园有关,而丸光园是晓子创办的,这段没有结果的恋情却有两个互相守护的人,间接地把【非连续性现实】给连续上,这大概是有读者觉得灵异的原因。
二、咨询者选定(人物选择):
大部分的经典故事,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结果的由平凡人走向英雄,再回归平凡的过程。
《解忧杂货店》的结构是对人物生活(三小偷、咨询者们、浪矢一家等)中一些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分批次地说服与吸引读者)的排序,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生活是充满希望的),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要充满希望地活下去,其实每个所谓的坏人都不是绝对的坏人,只是付出爱的方式不同)。
静子,击剑运动员,奥运会没去上(由之前无法专心训练,转而向杂货店请教,再到努力之后接受自己实力不足,相同但不可逆的结果),现在在超市做营业员。这就像是身边七姑八姨家的娃,过了奋斗的年纪和热情就要做一些不温不痒的事,顺便被逼婚,从此过上温情又平淡却也充满琐事的生活。
克郎,业余音乐人,继承着家中的希望走在音乐而的道路上,最终靠着临死前口琴吹出的曲子影响了一位音乐才女而出名。克郎的状态就像是现在大学生的状态,自己的爱好不被家中长辈理解和支持,无尽的争吵背后是默默地支持和关爱。
浩介(藤川博),追星少年,因为家中负了债而准备全家跑路,在跑路途中因反感父母而逃跑的少年,后来成功洗掉和原先家庭的所有关系,并成为了一名木雕家。青春期的叛逆期和少年时的追星都是我们回不去的期望,当年的热切与活力早已不知所踪,偶尔听到周杰伦的《娘子》,青葱岁月的时光浮满双眼,却也只能默默听着歌,欲语还休酒浇愁。
晴美,二十岁的兼职陪酒的粉领少女,因为没有资本和学历而迷茫。迷茫也是中国的现状,这离不开媒体传播空洞、浮华的虚假故事的关系;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经济,也带来了急躁和轻浮,我们需要真诚的讽刺和悲剧、正剧、喜剧,用明丽素洁的光来照亮人性和社会的阴暗角落。
川边绿,不孕症患者难得怀上了孩子,但她却是一个有妇之夫的情妇。单亲母亲为了救孩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些咨询者就是生活中环绕在我们身边但又不见踪影的人,东野大大选择这些人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三、人物关系:
书中出现的这些人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完全靠丸光园和杂货店把他们联系起来。
三个小偷不经意间进入了杂货店,被来信惊到,后知道了这个小破废弃屋是神奇的“解忧杂货店”,随着接下来的不断来信,逐步捋清了浪矢和皆月的关系;保罗·列侬(浩介)和迷途的小狗之间(晴美)的关系;绿河的女儿是在鱼店音乐人(克郎)影响下成为音乐才女的朋友;迷途的小狗和月兔(静子)是邻居;丸光园失火后晴美得知皆月的姐姐晓子和浪矢的恋人关系。还有被裁员的翔太、汽修厂倒闭失业的幸平和背黑锅裸辞的敦也,这三个小兄弟在互发牢骚时突然想到去偷女社长家的别墅,结果却是三十二年前的咨询者迷途的小狗家那有争议的房产。
也正是因为人物与人物之间没有关系,互不关联的人做同一件事时——给杂货店写咨询信,这件事才更有可信度。我们就在这种浑然不知的状态中中了东野大大精心下的套。
四、人物转变:
接下来扒一下主人公的无缝转换:从开篇的三个人翔太、墩也、幸平——【多重主人公】;到咨询者的【单一主人公】——依靠由来信进行切换主人公;再到故事结尾处三人通过为他人解忧并得知他们入室行窃并绑起来的人是自己的咨询者之后的心态转变——【多重主人公】。读者跟着作者的文笔切换到一个又一个人物,多处共鸣使得读者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认同作者想要传达的观念,仿佛经历了一番所有人物的经历,体会了所有单一主人公的体会。
如果说主人公换来换去好麻烦,那我更倾向于一直没动过的杂货店是这本书的主人公。
和主人公转换相配套的是主人公从主动到被动这一过程。
主动主人公在追求欲望中采取行动时,与他周围的人和世界发生直接冲突。即翔太、幸平、敦也失业没有经济来源;浪矢约白富美晓子私奔失败;奥运会在即,静子男友突然病种;浩介家因欠钱逃跑;克郎追求音乐之路的无援;晴美想增加收入实现自我而偷偷去陪酒,这些都是外在冲突。
被动主人公表面消极被动,而在内心追求欲望时,与其自身性格的方方面面发生冲突。即翔太、幸平、敦也其实都是善良的人,明知行窃违法但为了获取谋生的费还是去了;静子更在意自己的奥运梦却也不能舍弃掉自己的男友;浩介纠结家人在一起重要还是家庭的关爱重要;克郎是继续走追求音乐之路还是回家继承鱼店接替年迈的父母;晴美要做富冈的情人还是艰辛地身兼二职继续陪酒,这些是内在冲突。
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的转变,导致了主人公从主动到被动的转变。
五、满足感与欲望:
这个时代变化的速度与前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还没从自己所做的事中得到些许的成就感,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得不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如此循环往复,我们急切地想证明自己,想得到满足感,成功与失败都被用的太泛滥了,这个字眼早已带不来任何对自己付出过的行动的成就感。
因为没有满足感,所以我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没有两样,就算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实际上却也是差不太多。我们想做一些私人的、神秘又神奇的事,就像投咨询信,就像穿越到纳尼亚世界。追求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欲望驱使着我们一直在努力从事着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收获甚少,这时“解忧杂货店”帮助书中的人解决了忧愁,我们身临其境地进入到书中被解忧的人物的世界中,仿佛自己正在做着神奇又神秘的事,仿佛自己的烦恼正在被解开,这种从书中得到的释然的感觉从心理学上来说与自己的忧愁被解决是一样感觉,《解忧杂货店》给了我们现实中得不到的慰藉。
六、切入点的选择:
这本书的第一章《回答在牛奶箱里》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去那间废弃的屋子吧!”提议的是翔太,“我知道一间合适的废弃屋。”
先是废弃屋,紧接着补充一句“合适的废弃屋”,而没有直接说“我们去那间合适的废弃屋吧!”。这样先抛出来半句在补充半句的效果就很有吸引力,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如果直接说“合适的废弃屋”读者大概就没有很大读下去的兴趣了,就会想:我去那里干嘛,我好累的,要回家睡觉。
七、叙述手法:
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故事情节就这样在我们脑中展开,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细腻又真实。就和看视频一样,闭上眼睛就能在脑海中演出所有情节和片段。
八、故事思维:
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能激发人们对作者的信任,所以东野的书每本都很火,有些书店干脆直接搬一套东野的书来,在书架上贴上“悬疑推理”的标签,这就是人们对故事思维信任的直观表现。
这种思维大抵是这六个步骤:
1、我是谁(我是浪矢杂货店)
2、我为什么在这(浪失在这开店我就在这里了啊)
3、“愿景”的故事(我承载着浪矢为人们解忧的期望)
4、“行动价值”的故事(浪矢曾经的机智回答和正式走向解忧路途)
5、“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忧愁得到了解决并给予杂货店回馈)6、“延伸远景”(解忧要继续传承下去)
九、无名氏朋友:
我和东野大大一样故意把:“无名氏朋友”放在最后。
以下这段话是给无名氏朋友。
我用老头子的想法反复思索了你特地寄来一张白纸的理由。因为我觉得这一定是件很重要的事,不能随随便便地答复。我开动快要糊涂的脑筋想了又想,最终理解为,这代表没有地图。
如果把来找我咨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但我相信你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
我以后应该不会再回答烦恼咨询了。感谢你在最后问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难题。
南柯也同样希望迷茫的朋友能够不再迷茫,当我们一无所有时不正是我们自由之时么?今天即将结束,不论今天和曾经拥有过什么,明天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正是因为我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叫什么名字,过着怎样的生活。这样对我来说你就是那位“无名氏朋友”,不论现在是艰辛、轻松、苦涩、孤独、功利、心机、平淡、压抑还是幸福,我祝愿你正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亦或是正在走在通往想要的生活的路上。
好了,《解忧杂货店》就扒这么多,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希望我扒出来的这些写作技巧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故事灵感能在你的脑中源源涌出,创作手法绵绵不绝。
大力么么哒
小草莓种下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