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各地的歌谣和乐谱。李延年做协律都尉,负责整理歌辞和谱子,以备传习唱奏。那些经过整理后的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简称就是“乐府”。
北宋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歌谣以及模拟之作,成为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汉乐府
汉乐府的声调和当时“雅乐”的三百篇不同,所采取的是新调子,分为“楚声”和“新声”两种。
屈原、汉高祖以及一般人都喜欢楚声,因为楚声比雅乐好听。新声出于西域和北狄的军歌,李延年多采取这种调子唱奏歌谣,从此新声把楚声压下去了。
楚声里整齐的五言,如《白头吟》《梁甫吟》《怨歌行》等是五言诗的源头。
汉乐府以叙事为主。包括社会故事、风俗故事、历史及游仙的故事、男女相思和离别之作、格言式的教训、人生的慨叹等等。用一般人喜欢的调子歌咏一般人喜欢的题材,风靡一时。
汉哀帝却认为那些都是些不正经的乐歌,他废了乐府,裁了多一半乐工,想恢复雅乐却没人懂得了。
东汉时候,乐歌更加普遍,文人仿作五言诗也渐渐增多,其中汉末的《古诗十九首》成就最高。“十九首”自然达意,委婉尽情,合于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
三曹七子
三曹用乐府旧题,改作新词。续游宴,述恩荣,开后来应酬一派。曹植受猜忌后,忧患的情感时时流露在作品中,诗中有了“我”,所以独成大家。五言作者间也有了工拙的评论。
阮籍则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他是第一个用全力做五言诗的人。他是老、庄和屈原的信徒。他的诗充满了悲悯的情感,他扩大了诗的范围,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两晋诗
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左思的《咏史诗》,郭璞的《游仙诗》,借古人及神仙抒写自己的怀抱,为后世所宗。
紧跟着流行玄言诗,孙绰、许询是领袖。他们做诗只是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所以钟嵘说像“道德论”。诗中无“我”,《兰亭集诗》就是这样。
陶渊明也是老、庄的信徒,从躬耕里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的人。他的诗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是散文化的,他后来被誉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谢灵运不但是老、庄的信徒,也是佛的信徒。他的自然的哲学和出世的哲学教他沉溺在山水的清幽里。他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也是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
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陶是写意,谢是工笔。
南北朝诗
齐武帝年间,“声律说”大盛。从前只着重句末的韵,这时更着重句中的“和”。既讲究用典又讲究声律,后来又加新变,专用艳情,称为“宫体”,诗的境界更狭窄了。七言乐歌渐渐发展。宋时鲍照的《行路难》十八首,对李白、杜甫影响很大。
唐诗
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
初唐沈佺期、宋之问奠定了律诗的体制。两联四句是谐调的单位,可以称为周期。
李白借着乐府旧题来抒写自己的生活。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但他的绝句更代表着新制。他给新体诗立下了一个标准。他是“天上谪仙人”。
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给诗开辟了新世界。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
杜甫“沉着痛快”的风格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元稹、白居易继承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并将之理论化。当时最流传的是他们新创的谐调的“长庆体”,还有社会问题诗。
晚唐诗推李商隐、杜牧为大家。李商隐与温庭筠并称。
宋诗
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王禹偁独学杜甫开了新风气。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苏轼将禅理大量的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黄庭坚是第一个有意讲究诗的技巧的人,他所求的是新变,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独开一派。
刘克庄讲究句律,并且讲究运用经史以至奇书异闻,来增富他的诗。
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杨万里的诗常常变格调。范成大是个自然诗人,清新中兼有拗峭。陆游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宋人的七言律比唐人进步。
天下大事,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变是创新是增扩,也就是进步。
2024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