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一篇小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再加上一个“主旨”,我们将这四者——环境、人物、情节、主旨——统称为小说的“四要素”。
一篇小说是如何产生的?首先要设置人物活动的大环境,比方说,是一个凉风习习的夏天傍晚,还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早晨,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还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这些,都是人物活动、故事发生的大的环境。
其次,要有人物的活动与“碰撞”,甚至冲突。不同个性的人物之间的活动与“碰撞”,甚至冲突,就产生了小说的情节。
最后,无论是环境,还是人物与情节,都是为小说的主旨服务的。也就是说,一篇立意集中的优秀小说,是不允许有游离于主旨之外的字句存在的。
明确了小说的四个要素之后,做小说的阅读题,就可以轻松很多。因为,小说的这四个要素,就是我们做题的基本思路。
因此,小说阅读中,在解答所有的题目时,我们都可以往——是否交代了环境、是否丰富了人物形象、是否推动了情节,是否深化了主旨——这四个方向着力分析。
下面,我们以小说《车夫老马》为例,来具体谈谈“四要素分析法”的解题思路。
小说《车夫老马》全文如下:
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车夫们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
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qiànɡ,支撑)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地吸糖水。
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
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地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一个中年的车夫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 “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有删改)
《车夫老马》这篇阅读节选自老舍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在这篇阅读的后面,有这么两道阅读题:
1. 茶馆掌柜的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这说明了什么?(3分)
2. 在《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最终的命运如何?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5分)
在小说阅读中,这两道题都很有代表性,而且,这两道题都可以用“四要素分析法”来解。
我们先看第一题:
1. 茶馆掌柜的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这说明了什么?(3分)
看到这一个题目之后,我们用“四要素分析法”来想想“茶馆掌柜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这一情节是否交代了环境?是否丰富了人物形象?是否推动了情节?是否深化了主旨?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这一情节没有涉及任何的环境的描写,所以,它没有“交代环境”的作用。其次,这一情节是否有“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呢?答案是有的,茶馆掌柜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说明茶馆掌柜经常处理这样的状况,也就说明了茶馆掌柜经常像这样帮助别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茶馆掌柜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这一情节丰富了掌柜那善良的人物形象。然后再来看,这一情节是否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因为这个情节本身就是整篇小说总体情节中的一环,所以,毫无疑问,它有“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但是,这一作用,因为它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不用在答案中把它写出来。最后,我们来看,这一情节,它是否有“深化主旨”的作用。茶馆掌柜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说明在那个时候,经常有车夫或其它的底层人民这样晕倒,说明了那时候底层人民普遍生活很艰辛、困苦。所以,这一情节毫无疑问是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的。因为《骆驼祥子》这一小说的主旨之一就是“揭示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所以,综上所述,“茶馆掌柜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这一情节有“丰富人物形象”和“深化主旨”这两方面的作用。稍微整理一下语言,我们就可以给出如下的答案:
【答案】1.(3分)掌柜的处理车夫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说明了掌柜的善良,常常救助这样的车夫;也说明了车夫因冷、饿晕倒的现象较常见;还说明了底层人民普遍生活很贫苦。
再来看第二道题:
2. 在《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最终的命运如何?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5分)
看过《骆驼祥子》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老马和小马最终的命运是:小马病死在老马的怀里;老马被迫改行,孤独而凄凉地度过余生。
然后,这道题的第二问是:老马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这个问题,我们同样可以用“四要素法”来分析。首先,这个人物形象肯定没有“交代环境”的作用。其次,我们也看不出这个人物形象有丰富其它人物形象的作用。然后,这个人物形象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呢?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得到答案,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从这句话来看,老马这一人物形象,对祥子的内心世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直接导致了祥子在人生态度方面从抗争到堕落的转变。也就是说,老马这一人物形象,确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它直接导致了小说后来的“祥子自暴自弃、堕落”的情节。最后,老马这一人物形象,是否有“深化主题”的作用呢?在小说中,老马也是一个勤奋踏实,勇于去改变自身的生活现状的人,然而,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这样正能量的人最终也只落了个悲剧的下场。所以,老马这一人物形象,丰富了《骆驼祥子》这一小说的其中一个主题,即“揭示了勤苦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揭露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旧社会现实。”
综上所述,老马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推动情节发展”和“深化主旨”这两方面的作用。组织优化一下语言,我们就可以给出如下的答案:
【答案】2.(5分)小马病死在老马的怀里;老马被迫改行,孤独而凄凉地度余生。老马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是:揭示了勤苦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揭露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旧社会现实;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小说阅读中,“四要素分析法”是非常好用的一种解题方法,愿各位同学揣摩吸收,活学活用,能更好地去解析一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