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500年前,周先祖公刘为避夏桀居豳国,定都长武,并娶长武张氏女子在此开疆立国,成功的推动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这里所说的豳国,是国名,是夏末商初时期秦陇间的一古国,即指先周公刘所居之地,即今天长武县枣园镇、亭口镇所在的三水地区(长武县是泾河、黑河、南河三水汇集点)一带建国。
对此,长武县乡友联合会会长、三秦文化研究者范文先生说,长武县是三水文化区的核心区,今天也是。三水文化区是以长武县三水向南北延伸所形成的豳国文化。其中,公刘迁居之豳,豳在今长武县,史料记载的渭、漆、汭、歧、粱的确切地理位置是黑河、南河、泾河,枣园,北原,因此公刘旧邑的豳国在长武县河川口一带。
其实翻看历史,周朝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的抗争史。那时候公刘的爷爷不窋是从古邰城失官出走,逃到西戎之地庆阳一带,自然会产生了寄人篱下的感觉,也是公刘走进长武的原因之一。当然,长武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不仅仅和古邰城的地理很相似,当时还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张氏家族,这都给了公刘的希望,公刘借机和张氏家族的女儿结婚,开始在这里创业,奠定了周朝的基础,因此豳国的国都是长武。
从整个地形来看,长武、彬县一带的地形走向和北边恰好相对,特别适合抵御北来之敌。特别是公刘在长武创业时期,另立炉灶难免会遇到来自各方的不满和进攻,长武这样有利于抗外敌的地理优势,和宁县、正宁一带北边的庆阳形成鲜明的对持,才使公刘的江山基业稳稳的传承了几代人。
在与邻国的交往上,公刘与西北方向的西王母国甚好,在访问期间,带回了许多桃、梨、枣等优良树种。这些树种后来成为古豳地的经济林树种,也成为今天长武县、彬县的名优特产的树种,其中晋枣就是在长武县枣园镇的传承下,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枣园黑河地区还大面积种植晋枣和冬枣,在2014年国庆节长武县乡友联合会还特此举行了中国第一届晋枣文化节。
因此,从种种的史料举证来说,甘肃省庆阳是公刘的出生地,陕西省彬县是公刘的埋葬地,长武县是豳国的国都所在地。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下豳国所说的长武不局限与今天的长武县版图,当时的以国都长武为核心,还涵盖了彬县、旬邑、永寿、灵台、泾川、宁县、正宁等部分地区。
由于公刘后继者古公亶父的东迁,长武重要的战略位置遭受了第一版图分崩离析。随着历史的推进,长武县先后属于宁州,豳州,也就是后人形成的北豳南豳之说,这得益于北魏的豳州,是一个州名,在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为豳国的长远影响,在班州的基础上更名为豳州,治所在今天的甘肃宁县城。在太和十四年,更豳州为邠州。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快长武县在大唐开国第一战中,成为了大唐江山的奠基地。长武县的位置再次开始显现出来了,在唐武德元年从原班州的基础上析置出宁州和豳州。其中,豳州治所移至今陕西省长武县亭口、彬县大佛寺一带。在唐开元年间改豳州称邠州。长武,历来是军事重地,一度成为丝路第一驿站繁华,从大佛寺到晋天寺,一路上的香火旺盛,商业繁华,被誉为“丝路第一驿站”。唐时长武县的繁华,是周边任何地区比不了的,也是任何朝代至今没有超越的。
一切的政治、历史在这里都是时过境迁,宁州的部分人为了怀念以前的豳州,更是为了大唐时期长武的繁华开始拉近乎,就习惯把地区分为北豳和南豳之说。但在朝代的更替中,长武的军事战略基地在减弱,版图又第二次刻意的遭遇了分崩离析。正因为如此,对与版图缩小的长武县关于历史文化的描述,如今都演变成了彬县或宁县等周边大县的抢夺者。
即使历史是如此这样的对待长武县,但如今人们常说的豳州不是当时的豳国,包括北豳南豳是北魏时候形成的。也不能片面的认为豳国就是今天的专家们嘴里扯淡的宁县,或者彬县,而是以长武县为和彬县侵占了长武的地区为国都核心的三水地区,向南北所延伸的所有大部分地区。
不管古往今来,长武都是豳国故都,也是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更是甘肃省平凉、庆阳、陕西省宝鸡、铜川、咸阳五个城市的几何中心,素有“秦陇门户、丝路明珠”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