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每个人都讨厌失败,有的人甚至一谈起失败,就会觉得很难看。其实,失败并不可怕,也不丢人,真正丢脸的是失败后就此消沉、一蹶不振。
我们都知道,没有开始,就不会有结束;没有尝试,就不会有失败。但我宁可做个勇于尝试的失败者,也不肯做个裹足不前的保险者。
如果把失败比作寒冬腊月的一场冰雹,打哪哪疼,砸哪哪坏,那么,消沉则是阴冷潮湿的天气,凝固雾气、冰封湖面。
亲戚家有个孩子,从小乖巧、学习优异,几乎没让大人太操心,今年却因考研失利,整个人精神萎靡、食之无味、无所事事,所读大学在疫情中心,毕业典礼已在线上举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赶快收拾好心情,要么拿起书本、再战考研,要么着手准备,开始找工作。父母安慰不是,责备不是,放任也不是,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痛在骨里。
这场疫情,带来的超长假期,更是见证了人间太多自律与放纵的典型案例。有的家里没网,翻山越岭、蹭网也要及时上网课,有的网速流畅、流量无限,纯属摆设,心思压根没在学习上;有的按计划、分步骤,毫不松懈,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有的黑白颠倒、熬更守夜、白天睡到日上三竿,坐稳了末班车;有的如愿收获八块腹肌、马甲线,有的突破了圆滚滚、肥壮壮的极限……
02
被消沉笼罩并久久不散的失败,是跪地求饶式的失败,它显露了内心的脆弱;被嘲讽萦绕并不断否定自我的失败,是目光短浅式的失败,它透露了意志的薄弱。
人生路上,谁敢保证一辈子不失败?或许过去不曾有,那当下呢?未来呢?谁也不敢打包票这一世能顺风顺水。
人们身处逆境、面对失败,如何摆脱困扰、处理棘手问题,就牵涉到一个很火的词——“逆商”(AQ)。同样是失败,AQ高的人只会感觉轻微震颤,他们会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结症所在,以期有所改进;而AQ低的人则会感到山崩地裂,会怨天怨地,甚至悲观厌世。
爱迪生说过经典的一句话:“我没有失败5000次,是成功了5000次,我成功的证明了哪些方法是行不通的。”正是他的积极乐观、坚持不懈,才有了电灯的发明。换作他人,别说5000次,可能是100次,或许更少,仅10次,就早已打退堂鼓。
03
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有的人睡卧铺,有的人坐硬座,有的人没座只能站着,有的人根本没法上车。
在优胜劣汰的时代里,有的人脱颖而出,有的人寂寂无名,有的人尝到甜头,有的人独吞苦涩,有的人早早离去,有的人还在苦苦挣扎。
你是为出身?为际遇?还是其他什么而消沉?不是不能消沉,短暂的低沉,可以让你认清现实,调整心态,认准目标,再度启程;而长期的颓丧,只会让你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最终一事无成。
侄儿曾笑话姐姐找工作,考试未入围就哭哭啼啼,太过软弱。有过类似经历的我,很能理解侄女的心情,那种黑暗里的孤寂,那种跋涉时的疲惫,那种努力后的失落,真的很磨人、很苦恼,你可以高歌一曲,可以大吼一阵,可以痛哭一场,以此来宣泄郁积已久的情绪、释放承受不住的压力。但要知道,我们并未失败,只是还没成功,绝不能就此消沉下去,否则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那才真的可笑、可悲呢。
一直以来,我认为侄女是个励志的人儿:吃得了生活的苦、学习的累、考试的难,暑期回家,脏、累、难的活从不落下;家庭发生变故,丝毫没有击垮柔弱的身;不愿寄人篱下,通过多次努力,最终进入高校任教;不投机取巧,生娃后照样勤学,积极考博士……
04
我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我只认定想要有好一点的结果,一定得加倍努力去争取。至于最终结果,究竟是失败,还是成功?是痛苦,还是喜悦?反倒不再那么重要,最首要的是奋斗本身。因为至少我有勇气尝试过,曾为之努力过,哪怕还是留有遗憾,我不后悔!
很是敬佩一生都在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赵慕鹤老爷子,他66岁退休,74岁穷游各国,87岁与孙子一起考上大学,91岁本科毕业,93岁在医院做义工,98岁研究生毕业,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90年不间断练习鸟虫体书法,并将义卖所得千万元全捐给所需之人,100岁举办书法展,出版自传《悠游100年》,书法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藏;105岁在清大旁听,打算报博士班,107岁作古。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不敢迈开脚步的开始。
我真心与成败交朋友,我们握手问好,交谈甚欢;我高兴把苦乐当调料,和着精心烹饪的菜肴大快朵颐。我不疾不徐、不骄不躁,继续前行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最后,把一位父亲用来劝解发牢骚女儿的一句浅显直白却富含哲理的话送给大家:“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煎熬,你想像胡萝卜一样煮软了,还是想像咖啡豆一样煮没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像鸡蛋一样煮硬了。”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记得点赞或转发支持,十分感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