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讲一个故事:小时候看到父亲每天下班时,总是搬块砖回来,我很不理解。搬砖干嘛呢?一块砖有什么用呢?隔壁的邻居也不能理解,但父亲的行为让他知道,这肯定是一个好习惯,而且肯定是有好处的。
于是,他每天回家也稍一些东西。有时候捡一块砖回来,有时候捡一些废旧的螺丝和报纸,有时候捡一些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子,每天也过得很充实,毕竟忙的感觉很好。
几年过去了,父亲用平时捡来的砖,在房子旁边盖了一间新屋子,再看看邻居,他正对着一堆码的像小山似的垃圾发愁,怎么把这堆占地方的垃圾弄走。
故事讲完了,有没有觉得故事中的“邻居”跟你我很像呢?
你平时也很忙碌,也总是在做着一些“看起来有好处”的事情,也总是在跟风模仿,别人早起,你也早起,别人学插画,你也跟着学,别人考研,你也考研,别人报微课,你也跟着报。
其实这里面你忘记了一点,别人是在有目标的做一些事情,所以具有积累性,而你是在没目标地做着事情,所以时间和精力都被分得七零八碎。
02
怀左学长,坚持写作七个月,不管每天睡的多晚,第二天一定七点起床,坚持日更。
日更不容易,这个我深有体会。每天的时间有限,除了吃饭睡觉,再除了上课走路聊天,所剩的时间,真的寥寥无几。
为了能够坚持写作,怀左学长一直在挤时间。在别人睡觉的时候,早起。在别人午休时,构思。在别人出门嗨皮时,坚持上自习。在自己出门嗨皮时,多和别人聊天,积累素材。
有的时候,在路上或者读书的时候,突然会想到一个点子,然后热血沸腾,回去把文章写出来,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写作进行。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2月份,他跟简书签约了。因为目标集中,因此,每天做的事情都跟目标有关,不会在其他事情上浪费时间。即使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缓一缓还是会继续写下去。
03
张世宇,是我们学校的一个传奇,因为他的口语非常厉害,曾参加山西省与“外研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选拔赛,并在那次大赛中取得了二等级,帮母校提升了在省内的名气。
他参加过周洪涛的英语培训,培训回来后,他就一直专注在英语领域。吃饭的时候,背单词,睡觉的时候,听听力,没课的时候做英语试题,周末的时候看美剧,一切都围绕英语进行。
后来,他专门组建了一个英语学习俱乐部,带领一大群小伙伴学习英语,挣钱的同时把英语也练好了。
身边的同学看到了,也跟着他每天学习英语。但是,做不到他那样专注,刚学一会儿就开始玩手机,跟身边的人聊天。所以,一学期下来英语并没有提高多少。
而张世宇呢,因为英语学的好,后来学校专门给他提供了一个办公室,让他学习。凭着自己的努力,后来通过了雅思,托福考试,顺利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因为目标非常明确,一定要把英语学好,所以与英语无关的事情,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04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目标,而目标的聚焦性就在于:它能让你识别什么是跟目标有关的,什么是跟目标没关系的,从而把所有跟目标有关的事情聚集起来,一起指向目标。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天天在图书馆学习,各类图书报刊挨着看,不能不说他没有学习,但他始终没有做成一件事情。
为什么有些人天天拿着手机看各类新闻,刷微博微信,不能说他们没有学习和更新信息,但他们始终迷茫着。
做不成一件事情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性格问题,也可能是志向问题,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行为没有围绕着一个目标进行,哪怕是一个学习目标,最后时间和精力被分割的七零八碎。
一旦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要不要做某件事情,是很容易判断出来的,也不会被别人的选择所干扰。
比如,别人叫你去逛街,你要不要去?
别人叫你去网吧打游戏,你要不要去?
这就是目标的扛干扰作用,即你会将你需要做的事情与你的目标进行一个对比,从而排除无关的或没用的事情。
05
大家都知道目标的重要性,但很少人能够很快的找到自己的目标。曾经在一本书中看过,要找到目标,只需要抓住关键的两点:
1.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不然你会对出现的目标熟视无睹。
2. 了解社会发生了什么,不然你会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找不到目标的。
前者,叫做认识自我,后者,叫做认识外我。
自我+外我=目标
因为不认识自我,或对外我了解不够,所以找不到目标。
这个方法听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也是一门不小的功课,需要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中慢慢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