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已经读完了,读书加上记笔记一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本文是《未来简史》笔记系列的倒数第二篇,我们对未来的畅想按照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推进,马上就要给出最后的猜测。
好了,我们转入正题,开始我们的畅想之旅,请收好小桌板,系好安全带,我们要起飞喽.......
就像社会主义承诺以蒸汽和电力为世界提供救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新的科技也可能承诺以算法和基因为世界提供救赎,进而征服世界。
本次笔记,我们讨论科技人文主义面临的进退两难的境遇。
1-意识的海洋
机器智能发展迅猛,而且它是无意识的。谈论到机器智能(算法)的发展速度,吴军说的一句话,大意是,人总是在短期内高估科技的能力,而在长期内低估科技的能力。未来机器智能的发展,在长期内,将为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发展。
也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比喻,机器智能的发展,就像是一辆呼啸而来的列车,当你听到它的声音的时候,它好像离你还很远,而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它会呼啸从你面前而过,你根本来不及登上它,它就会飞速的离开,直到消失在你视线的尽头。
如果人类希望能够超越这些无意识的智能,就必须升级自己的心智,这种心智强大到能够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的算法(智能)。
但是,如果科技人文主义想要升级心智,就必须让我们接触到目前未知的经验,目前为所未闻的意识状态。可是,我们现在正在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人类的心理状态,却很少真正全面理解这种控制可能有怎么样的影响。更糟的是,因为我们并不熟悉最完整的心理状态范围,也就不知道该把目标定在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明白,为什么说我们并不熟悉最完整的心理状态范围呢?我们先来举个我们可以理解的类比的例子。
真正的光谱和声谱范围,都比人类能看到和听到的更广泛。人肉眼只能看到你不长在400那你到700纳米之间的光,而在这个小小的视觉范围之外,还衍生出许多不可见的广大领域,波长更长的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更短的则有紫外线, X线和伽马射线的。
同样心理状态的频谱也可能远大与普通人的感知。心理状态的频谱可能出现无限延伸。但科学目前还只研究了其中两项部分:次规范群体以及W E I R D群体
什么是次规范群体?
他们是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患者,很显然,这一状态范围内的人类感觉思考与沟通的能力,低于正常值。
什么是W E I R D群体?
他们则是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的群体,虽然他们是正常的,健康的人。但是他们并不能代表所有人。
所以,我们看到了,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确实是人类心理状态频谱中极为个别的一小段,所以,我们对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的感知真的还远远不够。
从地域的维度上看过去,就算我们真的跑遍全球,研究每一个社群,仍然只能研究到智人频谱中极有限的一段,因为现代的几乎所有人都会受到现代性影响。
而从时间的维度上看过去,我们已经无法了解当初的尼安德特人的心智,他们没有像智人这样成为地球的霸主,却比智人的大脑容量大很多,他们的神经元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就算我们将世上只要存在过的人类物种全盘纳入考虑,距离要穷尽整个心理状态的频谱仍然差的很远。因为有其他物种的存在。
从物种的维度看过去,人类就无法想象其他动物的心理状态。同样,其他任何动物不可能有人类难以想像的体验。
比如蝙蝠,能够用回声定位来感受这个世界。他们会发出然而无法听到的高频率声波,在侦测触碰前方物体后反射回来的声波,构建出世界的样子。蝙蝠感知到的世界极度详细而准确,让他们能够快速穿梭与树木和建筑之间,捕捉蛾类和蚊虫,同时还能避开猫头鹰和其他猎食者。蝙蝠活在一个回声的世界里。就像人类的世界认为每个物种都有代表性外形及颜色,蝙蝠的世界则认为每个物种都有专属的回声模式。仅从每只飞蛾纤纤翅膀弹回的回声,蝙蝠 就能判断这些飞蛾究竟是美食还是毒药,回声定位世界复杂和激烈的程度,并不亚于我们说熟悉的视觉和听觉世界,但我们就是全然未知。
向智人解释回声定位一只蝴蝶的感觉,可能就如同像一只看不见的鼹鼠解释看到达芬奇画的感觉,绝对没有效果。很有可能蝙蝠的复杂的情绪也会受到回声定位感受的深深影响。而我们根本无从知晓。
在人类、蝙蝠、鲸鱼和其他所有动物的心理范围之外,或许还有更大、更奇特的领域有待探索。很有可能心理状态无止境,但由于在这41万年的地球演化中,所有智人、蝙蝠和恐龙还不具备能够感受这一切的必要能力,因此从没有相关体验。
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对心理状态或者说意识形态领域的了解太少。所以,没有那么充分的了解,即便我们现在拥有科技的能力,到底将这样的心理状态的目标升级到什么目标,我们也并不清楚。
做个类比,这就像什么呢?像是我们现在处于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上,我们只知道这个孤岛四周全部都是海水,无边无际。我们究竟往哪个方向走,才能最终走到大陆上,我们根本看不清楚,也想不到,也就没有明确的道路。
更可怕的是还在后面。我们现在在岛上四处用科技的力量横冲直撞,希望能够占据这茫茫而不所知的大海。我们设想,到了未来,有了强大的药物、基因工程、电子头盔和直接的脑际接口,就有可能打开通往这些领域的通道。
不过,拥有这些科技的人,是政府,是拥有算法的企业,他们各怀鬼胎,我们哪里知道他们会把我们带到哪里?
我们来一起分析分析。在之前的笔记中,我们已经聊到过,经济发展现在是所有政府、企业追求的目标,而为了能够实现经济增长这样的目标,政府或者企业只会选择我们能够有利于达成这个目标的心智力量,而那些没有用处的心智力量就会被抛弃。这个非常容易理解吧。
如果不明白,我再举个简单的类比。整体上,我们的经济不断的增长,这就要求还能够发挥社会价值的我们,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而最大化的发挥个人价值,可能就需要这个人能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坚定有信念,而不是每天犹犹豫豫地思考,到底自己怎么样才能更愉快又能赚到大钱。所以,你看到了,坚定有信念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心智表现,而犹豫不决断就并不利于实现整体目标。
还是说的有点不容易理解吗?那再来一个假设类比,还记得我们之前聊起过的那个美国军方使用的提供专注力的头盔吗?假如,这种头盔被普遍使用,我们想提高一项技能的时候,我们就戴上专注头盔;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就带上专注头盔;我们担心失败的时候,就戴上专注头盔,我们一次次使用头盔,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会不会渐渐的就失去了容忍错误、或者没有怀疑的能力。
2- 我们进退两难
最终我们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同时人类在开发能够控制、重新设计意志的科技。
毕竟能够控制全世界最重要的东西岂不是太棒了?然而一旦这样控制成真,过去神圣的人类就会成为另一种设计,反而让科技人文主义不知该何去何从。
只要我们仍然相信人的意志和经验是意义的本源,就永远无法处理和这些科技的关系。
脑洞大开,你看懂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