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接了一个电话,她的一位同事在电话里噼里啪啦的抱怨一位客户如何如何,朋友忍不住打断了她的话,直接问她要做什么,原来是客户提出的要求她不知道怎么处理,想咨询她。朋友耐着性子地询问了一下情况,然后告诉她,手续不全,可以拒绝。
朋友向我报怨道:“她每次遇到事情不会处理,来问我,都是以抱怨开头。我不是领导,又不是客户,关我什么事情。一个组里工作,不告诉她又影响业绩。”
其实,生活中我们都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听到别人无休止的抱怨时,我们会不开心,自己却不知不觉地沦为抱怨者。
《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做一个不抱怨的人。
作者威尔·鲍温是美国的一名牧师,他借助一只紫手环,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帮助人们治疗“抱怨”这一顽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不抱怨理念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它已成为一场全球性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不抱怨的世界》成为畅销书,许多出版商随书赠送紫手环,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不抱怨运动”中来。
方法很简单:先将紫手环戴到一只手腕上,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通过这种方式循序渐进,养成不抱怨的习惯。
我们为什么爱抱怨?
通常人们抱怨,反映的都不是对某个事物或人的真实态度。只不过是借此抱怨这种行为引导出一定的人际反应,试图让自己的社会或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作者威尔·鲍温将这些“人际反应”分为五种,按首字母缩写方式连接起来给成了一个新单词GRIPE——抱怨。
G.寻求关注
R.推卸责任
I.引人艳羡
P.操纵力
E.为欠佳表现找借口
当你听到自己或别人在抱怨时,不妨寻找一下这种行为的潜在动机,问一问自己:“他们需要什么,又想得到什么呢?”
如何释放和“处理”抱怨呢?
大多数人所谓的“释放”情绪,通常是向他人抱怨。
很多人这样的疑问:“我不应当排解愤怒吗?发泄不是更有利于健康吗?”
愤怒是一种“负能量”。将愤怒传递给别人并不能使其消除,相反,对方也会感到恼火,反过来又加重了你的苦恼,情况进一步恶化。
朋友的同事,看似用抱怨解决了她的工作问题,并没有解决情绪问题。同时她让朋友感到恼火,语气上并不怎么友好,她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抱怨关系。
另一种情况是,倾听者听完抱怨后,为了附合抱怨者的意思,加上自己的评论,赞同和支付抱怨者的观念,反倒会增加抱怨者的愤怒,形成“不满抱怨”的恶性循环。
换一种思维,倘若人们真的能够通过“释放”消除负面情绪,那么,爱抱怨的人岂非最快乐?看看你身边经常抱怨的人,他们看上去快乐吗?因此,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处理”。
“处理”是找到最佳的方法,赶走抱怨。
1.不抱怨
“处理”是不抱怨,而不是释放。
你与某人对话时,虽然是想“处理”问题,但是你诉苦了,那你就是在“释放”,而非“处理”。抱怨是一种带有能量的陈述,其焦点集中在眼前的问题身上,而不是探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2.我的事,不是别人的事。
处理:持续性发展,涉及许多改变,这些改变通常会是按步骤进行的。
“处理”涉及的改变是你,而不是与你发生问题的人,也不是和你处理问题的人。我们要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改善现状吗?”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你会发现自己身上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但重要的是,你别把它视为缺陷——它们不过是需要更正的行为罢了。
3.向不偏不倚人讲述不偏不倚的事实。
“处理”是陈述事实——至少是你那个版本的事实,它是原原本本地说出:发生的事情,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至于发生的原因,则很少会是不偏不倚,试图解释原因会导致追究责任。而究责会抹杀一切希望,情况不会好转。
我们可以这样看来,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
书中有许多经典语录,能给我们启发:
1.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2.如果不喜欢那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3.抱怨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会注意到;当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充耳不闻。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4.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他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5.我知道你以为自己明白我说的话,但我不确定你听到的就是我要表达的。
6.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你要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是改变别人的唯一途径。
……
《不抱怨的世界》受到许多知名人士和国际上有影响力媒体的大力推荐,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华人首席心灵作家张德芬,美国的《洛杉矶报》、《纽约时报》,法国的《世界报》等。
书中的观念的确能让我们认识到抱怨这件事情,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意识到许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停留在抱怨的层面上,而不是解决问题;书中指导我们如何不抱怨地解决问题,并引导我们加入“不抱怨运动”,改变我们的人生。
作者威尔·鲍温毕竟是位牧师,一个用爱和宽恕解决棘手问题的人。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抱怨关系都能用爱和宽恕来改善,对书中的某些观念持保留意见。就拿“不抱怨运动”规则来说吧。
紫手环使用规则:
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
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
3.如果听到其他戴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
4.坚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几个月,你才能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平均的成功时间是四----八个月
首先,我认可“不抱怨紫手环”可以帮助我们“逮住”自己的抱怨,以便督促我们纠正抱怨的习惯。
其次我认为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比如老师教学生。
再其次第三项,指出别人的问题,应该是善意的提醒,因为这个原因自己的手环要移动,前功尽弃,有点得不偿失。
如果我手上的紫手环己有二十天没有移动了,那我该不该提不提醒他呢?我们以后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是不是睁只眼闭只眼,独善其身呢?能够做到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闲话,完美取下紫手环的人,都是圣人。
我认为书中对抱怨矫枉过正,偶尔适度的抱怨无伤大雅,只是找个倾诉的地方,说出来,放下去,缓解心中的压力而已。
读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不仅仅是如何尽量做一个不抱怨的人,还学会冷静地思考问题。不管一本书炒得多么火热,保持自己的理智,客观地评价,只吸收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总体来说,《不抱怨的世界》这本值得一看,的确能够改变你的人际关系,改变你的人生,前提是改变,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