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麻木的忙碌——我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
翻看了记录,最近一篇文章在10月12日,到今天五个月多一点。
自己写东西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求一份心安。在自己成绩一般的情况下,写了一些东西,好像证明了自己这段时间没有无所事事,给自己了一个心安的理由——我还是在积极向上的。
而这五个月,出现了另一些给自己带来心安的东西,比如两件事。
第一件事,再次参加了演讲比赛,如同大一一般,死在了复赛。虽然脚都没踏进决赛,不过自己为这件事准备了好几天,看上去好像锻炼了语言能力。锻炼语言能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多么重要呀——于是给了自己心安。
第二件事,从十一月中旬开始考ACCA,这件事更令我心安了。感觉备考的每一天都活得很实在,为了考这个证书,几乎每天需要在图书馆待到九点以后回寝,有时可能会学到十一点,临考的时候连吃饭都在手机上刷题。对于每天都有早课的我来说,基本可以说是从早学到晚了,心里踏实得很。
看过一篇讲学习方法论的文章,谈到了我们很容易自己感动自己:去图书馆自习了一个下午,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玩手机,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觉得自己相比隔壁寝室整天打游戏的同学向上极了;花四个小时刷了一套卷子,觉得简直收获满满,但其实过程中注意力根本就不集中,五分钟就可以解出的题目花了十多分钟。
因为看过这篇文章,我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避免以上事情的发生,但在生活中,却真的感动了自己。
这种麻木的踏实,很容易让一个人忘记了生活。这段时间,我没有写作、读书量减少,许多很好的爱好都丢掉了。
电影《无问西东》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件事。电影倡导的是: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中,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TED《能让你多出十年额外寿命的游戏》里面提到了排名前五的临终遗言:
1.我希望我工作没有那么卖力。
2.我希望我和我的朋友们一直保持联系。
3.我希望我能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些。
4.我希望我曾鼓励过我做真正的自己。
5.我希望我能为自己的梦想而活,而不是按照别人的要求苟活。
排名前五的临终遗言都有一个共同处:应该做真实的自己,做快乐的事。但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快乐?
-02-麻木的欢愉——排名前五的临终遗言
我发现在寻找真实的过程中有一点很难: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且这份喜爱没有被其他因素干扰?这句话让我用以前的经历来阐述。
高中演了两次课本剧,之后觉得自己爱上了表演,因此高二下突然想走艺考路线。对此,父母持中立的态度,并表示若我最后选择艺考,他们在经济上全力支持。最后我自己选择了高考路线。
真实情况是,上大学后我只去了一次话剧社的培训课,就再也没做过任何跟表演有关的事。
当初说喜欢表演,想去艺考,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在想象中,艺考比高考轻松,为了逃避难的东西、枯燥的东西,而自我欺骗觉得非常喜欢表演。
有不少人说自己喜欢音乐、喜欢艺术、喜欢篮球,把大量时间花在上面,有的甚至谓之“梦想”。但到后来窘迫了、穷过了,就轻易地放弃了它们。这其实不算向生活妥协,也不算失去了梦想,因为这压根称不上梦想,只是在当时,为自己的懒惰与贪玩找了个理由而已。
反过来,如果我一直持续这个强度考各种证书,毕业后高强度工作,如此几十年,不用到我临终,在我五十岁的时候,一定会后悔同样的事情,因为我陷入了麻木的忙碌,半辈子没有活出那份“真实”。
与之相反,当30岁的我回顾过去时,一定不会感谢二十多年来花大量时间旅行、读小说、写东西的自己,哪怕这些都是我的爱好。我也一定不会认为这是享受了人生,而会觉得辜负了青春,错过了增值自己最好的时期,提前透支了快乐。
没发现属于自己的真实之前,把自己置身于忙碌挺好的,但也要时常问问自己的内心。如果有一天幸运发现了真实,也一定不要为了内心的踏实,而丢掉了真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