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清晨,照例带孩子去上课。在吃早点的店里,老板娘问我:“天这么冷,周末你娘两还这么早出门?”我说:“送孩子去上课,周末都这样,也习惯了。”旁边一个正在吃饭的大姐听了我们的对话,转过头看看我孩子,关心的对我们说:“现在的孩子真可怜。”
我一听就知道,今天又碰到关心孩子的“好心人了”。就礼貌性的笑笑,不想做什么辩解。紧接着,大姐继续说到:“这都是学校老师不好,现在的老师都不好好教,然后让孩子去上补习班。”
听了这话,无端让老师背了这么大一口黑锅,我心里实在是不能认同。就笑着说:“大姐,学校老师教的挺负责的,孩子在外面补课也是根据自己情况需要报的。孩子面前,尽量还是不要这样说。”
那位大姐吃完早点,站起来临走时候,很自信的说:“我孩子小时候,我就不用管,学的一样的好。孩子长大了很感谢我对她的放养教育。”我笑笑,回头看孩子,没想到孩子一脸的不高兴。
老板娘给我解释说到:“那位大姐的孩子可优秀了,真是很省心,还考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从店里出来,我问孩子为什么不高兴,孩子说:“因为她说我们老师不好,而且我也没觉得我上课就很可怜。”
是的,这位大姐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甚至让人羡慕。但是她对于我孩子补课而引发的评论是不可取的。
尽管学习不可能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至少我希望孩子是可以积极面对的,而不是一上学就觉得自己可怜,那对孩子是一种消极暗示。
更何况引申到质疑老师,还当着孩子的面,就更不可取了。不过后来孩子的话让我也很欣慰,我的孩子长大了,已经有了自己的分辨和思考能力。
《庄子.秋水》中惠子的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去年在网上看到一个惨痛事件,一个7岁小女孩在妈妈上洗手间的时候,把2个月大的弟弟从楼上扔了下去,婴儿当场身亡。
酿成这人间悲剧的原因,竟然是早上小女孩在院子玩时候,邻居家的奶奶和小女孩开玩笑说:“你妈妈现在有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小女孩听后一直闷闷不乐,中午就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这句话是一句很普通的中国式逗孩子的话,也是因为这句简单无心的话却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尤其对一些天生敏感的孩子更是造成一种无法弥补的恐惧感。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这样的看似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好心人”比比皆是,大人只是娱乐一下,却不知给孩子造成了什么样痛苦和恐惧。
每个孩子都自带自己的成长密码,各自家庭也有各自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或许是关心孩子,也是出于爱孩子;也或许只是无心的想逗逗孩子玩,但是那些无心之语,关切之言却能给孩子心中种下一个负面的种子,这个种子会在不断的各种类似言语中生根发芽。我的孩子不需要这样的点评,他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
就像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去上画画课。孩子之所以喜欢,倒不是对画画的喜好,只是那个课除了画画还会让孩子动手去捏陶泥,做做简单木工活这类事情。
孩子每次去玩的都不愿意走,盼着下一周的课。但是,在上下课的路上碰到好多好心的大妈或者奶奶,只要听到是带孩子去上课,就无限怜爱的摸着我孩子的头说:“这么小,就让拉去上课,现在的孩子真可怜。”
更有让我哭笑不得是,有些人还会对孩子说:“你妈让你上课,你就不去,多受罪啊。”开始,我每次面对这样的关心,除了自己心里的不舒服还要面对孩子那双迷惑的大眼睛。
后来在一次公交车上,面对一个大妈这样好心问话的时候,我笑着说:“上课不是一件可怜的事情,相反我孩子是喜欢去的。阿姨,你可不可以鼓励我孩子几句?他一直坚持去上课,这种坚持是很棒的。”
当时那位大妈楞了一下后,给我一个抱歉的表情,然后拍拍我孩子的小肩膀说:“哦,原来你这么棒,一直坚持去上课,这是个很好的事情。”孩子听到这位陌生的大妈这样夸他,特别开心,我看到他把自己的小胸脯挺了挺,那傲娇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对于孩子,是需要从小给他心中种下一颗积极看待事物的种子。而面对那些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的善意关心时候,也要保护好孩子的那颗种子,不让孩子的心迷失在别人那些负面言语和片面之词中。
我的孩子自有属于孩子自己要走的路,我感谢你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之心。如果你是肯定孩子的勤奋、努力、坚持和认真,我由衷的感谢你。但是如果你用偏激、负面的言辞关心孩子,那对不起,我们不需要,请你远离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