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个朋友傍晚突然来电话,说姐姐我心里堵的难受,你帮我捋捋吧。她开始讲述引发她情绪的这件事,其实事情很小,孩子的奶奶来了,没跟他们打一声招呼,飞机落地了才告诉他们马上到家!我问她:对于婆婆的突然到来,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她说:有种不被尊重的感觉,很生气,又不知道怎么表达,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提前打声招呼再来!总是说来就来要走就走的,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朋友一直觉的婆婆很强势,曾经在这边一起生活过两三年)“不把你放在眼里,你是什么感觉?”“我是不被尊重的,我是不重要的!?”我继续给她往下捋…
“你感受到了不被婆婆尊重,没把你放在心上,让你很被动,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她继续跟着感觉走:“很气愤,但又很无力,无力反驳,无力反抗,被人牵着鼻子走!”“这种感觉小时候有过吗?”我轻轻的问她,电话那头沉静了好一会儿,接着就是抽泣的声音:“有,好多次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妈妈朝爸爸大声发脾气时,爸爸从不敢反抗,我很想保护爸爸,可我也害怕妈妈,无人能反抗过她?”………
她开始描述小时候的心碎事件,能感觉那份愤怒和悲伤,犹如发生在昨天,被积压的情绪也似乎终于得以释放…… 那些受伤事件在她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一个:我是无能为力的,我是被动的、我是不重要的等限制性信念,加上一直积压未被释放的情绪,借由现在的事件一次又一次给勾出来,那个受伤的感觉也一次又一次的呈现,情绪会把你的意识给蒙蔽,让你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甚至无法理智的沟通……
电话那头听着朋友的情绪渐渐稳定了,我尝试让她跳出这个受伤的角色,来到清明的位置,用换位思考的模式去思考!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信念价值观里,试着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去思考,应该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收获。
“尝试想象着如果你是你的婆婆,给予你对婆婆的了解,这次突然来访,她到底带着怎样的心理呢?这里面到底潜藏着怎样的可能性呢?”朋友开始思考说:“有一种可能,因为婆婆每次说过来,我们就回复她,等得空了就回老家看她,不用麻烦她过来,事实上我们也经常回,其实想想,她曾经在这里帮我们带孩子好几年,这个环境,这里的人、事、物、她应该都会想念的吧?再说按照她的脾气和性格,被我们拒绝应该也会觉得很没面子,干脆就来个先斩后奏?嗯,这样想想也是很有可能的……”
我继续聆听着,朋友用越来越平和.理解的的语气:“或许还有,在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突然想过来,又怕我们追问?总之有很多种可能性吧”……捋到这里,听到她舒缓的松了一口气,感觉轻松的能量正在回流……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经历、经验的积累都会使内在形成一套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系统,带着这些信念价值观去解读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和行为,是否就像每个人带着一副墨镜看世界呢?
一天,我专注的看着五岁的女儿做手工,孩子猛然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说:妈妈,你为什么盯着我看?看到她错愕的表情,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目光打扰到孩子了,她不喜欢被打扰!我起身想立马走开,但又随口问了一句:“你喜欢妈妈看着你吗?”孩子说:“喜欢啊,当然喜欢!”我茫然……
还有一次,躺在床上给女儿阅读,让她帮忙从床尾拿个枕头给我,她很顺从的爬过去拿来了,过一会儿,我再次请她帮忙拿条毯子,孩子说了一句:“怎么总让我拿呀?”我接收到的是,可能她不耐烦了!但我随口又问了一句:“你愿意帮妈妈拿吗?”女儿很随意的回答:“当然愿意啊,为妈妈做事,我一直都很愿意!”
当我们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解读别人的行为、语言时,真的是别人的真实感受和目的吗?答案显然是不一定的……
透过情绪看信念,通过信念挖出行为背后的需求,给机会让我们的内在小孩长大,让那些被卡住的情绪释放出来,别让情绪带走了真相,破坏了我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