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崛起
传说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相传她偶出行浴,吞鳦(读“以”)卵而生契(读“谢”)。鳦,即玄鸟。
📣 好像上古圣人的妈都是吞卵吃果踩脚印怀孕的。。。
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司徒是专门负责教育感化老百姓的,相当现在的教育部长。由于工作出色,契被封在商,成为了商的始祖。
契死后葬于商丘阏伯台下,由于契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
契的子孙励精图治,开疆辟土,到了夏代末年,商王汤已经将地域扩展到了黄河中游。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他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贴身厨师。经长期观察,伊尹发现,有莘氏均为夏禹之后,血缘联系难以割断,况且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只有汤才是理想人选,决定投奔汤。
其时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商汤建国
公元前16世纪,商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羽翼的策略,逐个攻克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夏的属国,使桀孤立无援。在攻下夏都之后,商军于鸣条大败夏军。夏灭,商王朝建立,定都于亳(读“泊”)。
商统治区域示意图商朝势力最大的时候,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 亳-今河南商丘北 殷-今河南安阳 周-今陕西岐山东北 淮夷-分布在今淮河流域 朝歌-今河南淇县
伊尹放太甲
汤死后,因长子太丁早死,就由太子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传给仲壬,仲壬死后又把王位传回给太子丁的儿子太甲。这便是先秦王位传承中隐患极大的“兄终弟及”制。
太甲继承王位三年,不明理,暴虐,不遵守商的法律,不守道德,于是伊尹把太甲软禁在桐宫。(桐宫就是埋葬汤的地方)之后三年,伊尹摄政总揽朝局,接受诸侯朝拜。太甲在桐宫思过三年,悔悟,变善。于是伊尹迎出太甲,还政。之后太甲修德政,诸侯都归附于商,百姓安居乐业。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这是儒家最推崇的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社会啦~
📣 太和谐的东西,总是让人觉得有点猫腻~
《竹书纪年》记载: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仲壬死后,伊尹把太甲软禁在桐,实际上是自立。太甲从桐宫逃了出来,杀掉了伊尹,又立伊尹的儿子伊陟、伊奋,让他们瓜分伊尹的田宅。
伊尹被灭,接下来正常的流程应该是太甲开始找出和伊尹所有相关的人和事,一网打尽。然而,太甲却没有。不只没有清算伊尹的行动,还让伊尹的儿子分了财产。
这才是太甲真正的过人之处!
伊尹辅佐三代商王,势力盘根错节,不是轻易就可以撼动的。以太甲只在位三年的根基(这其间可能还受到伊尹各种阻挠),更是不可能将伊尹的势力连根拔起。厚待伊尹的儿子,一方面表示,我只杀伊尹,和其它人没关系,大家该吃吃,该喝喝,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另一方面,先秦似乎有传统,对于父债子无偿还的义务。比如,鲧死后,舜依旧启用禹治水。武王伐纣后,也优待了商的遗民。最后呢,让伊尹的儿子瓜分老爹的财产,不只掩人耳目,让人们觉得太甲贤明,更似乎是主父偃推恩令的draft版本先期上线~
你能看出这是个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的商王么?
后世将伊尹作为贤臣来景仰,除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外,更是弄权的大臣给自己的篡逆行为找的“合理”的借口。在他们身后,不是子孙篡位成功,就是满门抄斩。比如:董卓(被杀)、霍光(被灭门)、司马昭(篡位)、多尔衮(被掘坟)。。。
盘庚迁殷,武丁中兴
从汤到盘庚,王室内部或有夺位事件,或有属国独立,先后五次迁都,国力衰弱。
盘庚迁殷以后,商都定于殷,直到灭亡的273年里,再未迁都。
武丁统治时期,在丞相傅说的辅佐下,对内大治,对外征伐。
甲骨文中可以发现,征伐的部落有西北向的土方、鬼方、羌方,江淮流域的虎方等。武丁通过几十年的文治武功,结果使大商国家大治,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安定,四方诸侯宾服,出现了繁盛的局面。武丁在位一共59年,死后被尊为“高宗”。
妇好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妇好没有出现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直到上世纪陆续出土了有关妇好的200余条甲骨卜辞和少量青铜器铭文,这位王后的传奇人生才为世人所知。
妇好的名字揭示了她的身份和身世。商代“妇”指有身份的妇女或女官,“好”读为“子”是“妇”所来自的国、族名。妇好应是一位子国或子族的王公之女。
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由此判断她生活在公元前13世纪中后期。作为殷墟商都的女主人,她过着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作为武丁的妻子,她享受着丈夫的恩宠,承担着生育王位继承人的重任。作为一国之后,她要参与多种宫廷事务。妇好还有自己的封地,要向商王室纳贡。
鼎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炊煮器,逐渐被赋予祭祀礼器的内涵。铜方出现于商代,成偶数使用。妇好墓随葬一对两件司母辛铜方鼎,口沿下一周夔龙纹为主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此鼎,“辛”是妇好去世后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此鼎重达117.5公斤,是不多见的商代大型重器。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所谓“礼以酒成”,酒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礼器之一。文献记载铜斝(读“假”)用以行裸礼,亦可滤酒,双柱可能用来悬挂滤酒网。此斝腹底中部铸铭文“妇好”,腹、足有丝织品残迹,鋬下有粗纺织品残迹,说明下葬时曾用多层织物包裹。如此高大的铜斝不多见,妇好墓随葬了8件大铜斝(含3件铜方斝)。
铜斝是盛酒器,特征为口沿有两个立柱,腹侧有鋬(读“判”,把手),足为尖锥形。妇好墓出土铜斝12件,其中方斝4件,圆斝8件。方形铜器冶铸工艺复杂,因而商代方形铜礼器一般出土于王室,高中级贵族墓葬,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此斝口沿下饰蕉叶纹,其下饰夔龙纹,下腹饰兽面纹,腹底铸铭文“妇好”,应是妇好生前用器。
铜罍是大型盛酒器,此种形制方罍在妇好墓出土两件,成对使用。此罍肩部有双耳,下腹一侧有牛首状小耳。使用时以绳系双耳,拎起腹侧小耳即可轻松倒酒。口部四面均饰兽面纹,兽面由两只造型奇特的夔龙组成。盖、钮均似四阿式屋顶。器底中部及盖里各有铭文“妇好”二字。
铜壶是盛酒器,出现于商代中晚期。妇好墓出土的一对扁圆铜壶代表了早期铜壶的形态。此壶颈部两侧有对称的贯耳供穿绳,腹部以三组兽面为主体纹饰,腹内底有铭文“妇好”。兽面纹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青铜礼器的兽面纹将神秘,狰狞的神性内涵发挥到了极致,充分体现了青铜礼器沟通人神的功能。
方国是商王朝对其它部族、国家的称呼。商王相当于部族、国家联盟的首领,通过令其臣服纳贡的形式对这些方国实施间接统治,商王朝与方国之间时战时和。武丁时期国力日盛,征讨的方国多达几十个。妇好参与了对羌方、夷方、巴方、土方等方国的征伐战争。
夏商周时期的铜钺象征征伐、刑杀之权,尤其象征军权。妇好墓共出土四件铜钺,是目前所见商代贵族墓随葬铜钺第二多者(最多者随葬七件铜钺),进一步印证了妇好执掌帅权、戎马—生的传奇经历。这件铜钺装饰的虎食人纹在商代青铜纹饰中多次出现,推测具有巫师通灵做法的涵义。虎食人纹下有铭文“妇好”二字。
妇好墓葬于宫殿区内。多达1928件随葬品与妇好一同下葬,在冥世为妇好装点永恒的宫廷。墓上建起了享殿,供后人追思祭拜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