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到了四岁左右的时候,儿子就一下子变得容易害羞了。
带他出去玩,对面走来几天不见的小伙伴,前一次还很开心地在一起玩,可就在这个当下,他会不好意思,常常是扯着我的衣服,躲在我身后,小心翼翼地看着,先是不说话,然后试探着接个话茬,几个来回后,便像踩着弹簧似的,蹦出去,欢笑着,奔跑着,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次数多了,我对他的这么模式便非常清晰,每次他躲在我身后时,我要么轻轻抚摸他的头,要么不做任何反应。
我想让这个害羞的过程,轻轻地,缓缓地,慢慢地流过他的心间,愿他能在不被扰乱的状态下,去品味那份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内心反应。
我想,一个内心的丰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自己感受的感受能力吧!
有一次带儿子去朋友家聚会,走在路上,他仰着小脸对我说:“ 妈妈,我见到小朋友害羞怎么办?”
边上的朋友鼓励他说:“ 丁丁才不会不害羞呢,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多开心!”
只见丁儿子若有所思,嘟囔着:“ 会有很多小朋友!”
呵呵,自己的孩子我自己了解,于是我对他说:“ 害羞,害羞也很好啊,你可以躲在妈妈裙子后面。” 说着,我抖了抖大大的裙摆,儿子笑了,将小脸埋在我的裙摆里。
我笑:“ 我也害羞了!我们一起害羞吧!”
他咯咯地乐:“ 那我们一起害羞吧!”
“ 好啊,我们一起害羞吧!”
走到朋友家门口,儿子的小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他走在我的身后,不过却没有躲在裙摆里。出乎我所料的是,几乎就是一瞬间,他便大方地蹦了出去,和朋友们一起开心地玩起来了,这个冲破害羞的过程比平时又短了很多。或许,之前的练习,让他在心里已经完成这个操作过程吧!
我能接纳他儿子的害羞,实在是因为我小时候就很害羞的孩子。
记得过大年时,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长辈问好,比如 “ 爸爸过年好!” “ 妈妈过年好!” 每当这时,我都觉得无比别扭,我假装低头洗手,假装摆弄新衣服的纽扣,原因只有一个——我不好意思说出与平日里表达习惯大相径庭的那句 “过年好” —— 就算为了压岁钱也不可以。
这个害羞的体验,不知道伴随了我多久,现在在很多人的眼里,我应该是挺大方的人,但我深深知道,在我心头,依然盘踞着一份不易察觉得羞涩,有时候表现在我与某些人的距离感,有时也表现在我对某种场景的回避上……
但好在,我的内心对自己的羞涩是接纳的,它并不影响我什么,只是在提醒我,你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你可以有各种丰富的体验呀!
作为母亲,当我意识到,我与孩子的角色乃是相伴成长时,便体会到了那份成长的不易与艰辛,也深深相信成长的动力与勇悍!
害羞以及其他任何的情绪情感反应,便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我要做的是理解他,也会让他知道,我也曾经这样。这便是一份生命对生命的读懂和怜惜了。
然后,还要怎么教育吗?或许,生命本然的追求上进,成长为更好的自我的节律,比被误读了的教育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