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我又一次点开那些关注的公众号,然后关上,只为消除那些强迫症的小红点时,心里特别的烦躁和懊恼。
为了提高写作和文案策划的能力,前段时间我关注了一堆大神的公众号,立了flag,要每天看完他们的推送,然后拿小本本记下来,分析大神文章结构,学习新媒体运营的技巧,满腔的热情和信心。
可是只坚持了两个星期,现在看着满是红点的微信界面很是头疼,抱着万一哪天偶然看到了有用东西的心态,一直没有取关,而每天看的公众号,也依旧是之前固定的几个。
我又一次把想法只停留在了单纯的YY层面。
“打算从明天开始泡图书馆”,“打算从明天开始减肥跑步”,“打算从明天开始每天早起打卡”,“打算从明天开始...”
这是一个朋友的口头禅,每次见她总会有这样的开场白,“哎,我跟你说,我打算...”,然而这也是每一个人的口头禅。
胖胖的女生打算从明天开始减肥,学渣打算从明天开始好好学习,拖延症的人打算从明天开始变成行动派,早起困难户和夜猫子打算从明天开始早起早睡。
这些想法貌似听起来特别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好像喊出“我打算”的口号就意味着我是一个十分上进的人,或者告诉别人我有在努力哦,你看我是不是很棒。
可是亲爱的,你什么时候打算从现在开始呢?你那些慷慨激昂的打算付诸于行动了吗?还是只是喊喊口号来欺骗自己我有在努力呢?安慰自己虽然还没开始,可是我有在打算了呢。
年轻的我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会有各式各样的想法,一切新鲜的东西都想尝试,可是始终止步于“想”的层面,总在计划明天的事情,却从不着眼当下,总在打算着未来的生活,向往美好的诗和远方,却把就在眼前的现在过得像狗屎一般。
未来是靠现在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啊,难道仅靠凭空想象就能掉下来一个十分牛逼的未来?
2,
我的书桌上至今贴着一句话
“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
这是老爸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当时觉得这句活貌似有点道理,抱着能激励自己的心态写到了桌子上,越长大越发能体会到其中的精髓所在。
以前上学的时候,觉得最振奋人心的时候就是每年伴着桂花香的9月,每到新学期开学的那天,我都会把书桌收拾的特别整齐,擦的可以照镜子,然后端正的坐在桌子前,拿出一张大白纸,画好表格,安排一周的学习计划和要达到的目标。
把一切想的十分完美,斗志昂扬,但每次最多坚持一个月,再没有然后了,期末看着惨不忍睹的成绩,懊恼为什么最开始没有坚持下去呢,然后下一年接着立志,接着被自己打脸,每年都是这样,乐此不疲。
想法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也就是为什么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政治我们都学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动才是一切努力的基础,想法只是虚拟,我们都有颗奋斗的心,唯独缺少行动的身。
3,
朋友圈除了鸡汤文依旧盛行之外,干货贴也渐渐成了大家争相追逐的对象,
“做到这六点,你能月收入过万”,“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四六级”,“每天坚持这几步,马甲线不再是梦想”。
这类文章已经烂在朋友圈了,每天都有不同的人转发。
我也很热衷于看干货贴,每天执着于各大神们分享的技能,好像只是看一遍就意味着已经全部掌握。
边看边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月收入过万,能熟练的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能拥有完美的身材曲线。
直到有一天真的想开始努力,发现曾经看过的东西不知道被丢在了哪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然后依旧日复一日过着自己糟糕的日子,除了花费5分钟看了一篇毫无用处的帖子外,没有任何改变。
记得大冰的《乖,摸摸头》里说道,人们懒得付出和交流,只热衷于引领和表达,微博和微信上每天都可以刷出成堆的心灵鸡汤人生感悟,无数人在转发,却不知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英文翻译是walk the talk,说到做到,可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
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很多的原因就在于此,大多数人总是想的太好,做的太少。
人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元,每一个都会产生不同的神经因子,碰撞产生想法,只要你还活着,连睡觉做梦都是潜意识想法,在付诸于行动之前,想法这个天马行空的东西毫无价值可言。
我们不愿付诸行动不过是因为害怕,害怕失败,害怕万一的发生,万一做错了呢?万一付出了没有得到回报呢?害怕决定改变而要承担的风险。
像暗恋一样,想象过无数次跟他告白的时刻,他说也喜欢你的时刻,和他在一起的时刻,但可能千万种想象会都被一个“万一他不喜欢我怎么办”而打败。
可是若不去做,永远都不会知道结果,失败了又怎样,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一千次无谓的徘徊,年轻人,有想法就应该去做,拿出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来,不要总害怕失败,万一不小心成功了呢?想得多还不如做得多。
别让你的想法野心,变成一纸空谈,心灵鸡汤也好,理智干货也罢,愿你我知行合一,直到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