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8月15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为恰好是在三秋之半所以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的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净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记》记载,周代已有“ 中秋夜迎寒”、“ 秋分夕月(拜月) ”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抵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己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期。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的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赋予了新的含义。
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会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再赏月、吃月饼的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
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