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分岔的花园:时空旅者
据说这是博尔赫斯最著名的短篇之一,读完之后确实很震撼,而且越回味越惊叹。(这也是本书中我唯一读了两遍的小说。很多初读时遗漏的信息在二刷时被识别出来,并勾起了我不少的想法。)
这则小说把故事的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叫余准的中国人,他是一战时德国的培养的间谍。为什么有这样的人设?可能因为一战前山东确实被德国占领着,我个人觉得作者的这个主人公的人设是不含恶意的。另外从小说中余准在自述里也有所体现:
“不,我不是为德国干的。我才不关心一个使我堕落成为间谍的野蛮的国家呢。此外,我认识一个英国人——一个谦逊的人,对我来说并不低于歌德……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头头瞧不起我这个种族的人——瞧不起在我身上汇集的无数先辈”。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源自博尔赫斯对中国的喜爱。他是酷爱庄周梦蝶的,因此同样一个如此梦幻的故事中他把主人公写成了中国人。
小说依旧是以一本书引出的,《欧洲战争史》中对一战时十三个英国师没有按既定的日期发动进攻原因的描述是大雨导致的,但这与解密的余准供词却大相径庭,可惜的证词记录的前两页丢失了-----前两页记录了哪些不为人知的信息?此处的伏笔在哪里被揭晓?我暂时还没发现,有知道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告诉我~(不知道小群分享时,三位老师会不会注意到这一定并有独到的见解,期待ing)
随后的情节便是在余准的供词中展开的。余准是德国训练间谍,获取了英国炮队所在城市这则情报后身份暴露,身处险境之中他想出了一条送出情报的妙计:从电话簿中找到一个名字叫艾伯特的人的地址并赶过去杀掉他。因为英国炮队所在的城市的名字也是艾伯特,余准寄希望于身在柏林的上司看到这则新闻时能猜出其中的答案。
但是留给余准的时间并不多,因为马登上尉对他穷追不舍。
暂时摆脱了马登的追捕,余准搭上了前往艾伯特家的火车。余准来到了艾伯特的家,他的家竟然和余准先祖彭㝡(zui 4声)的那座小径分叉的花园的花园如出一辙。(余准的先祖为什么姓彭?这又是怎样一个时空交错的故事?)
彭㝡是余准的先祖曾身居高位却辞去高官厚禄全身心投入到小说的写作,目标是写出一部比《红楼梦》中人物还要多的小说------貌似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毕竟乍一看只是在人物数量上胜过《红楼梦》,只要时间够久情节够拖沓总会在人数上实现超越甚至碾压,但彭㝡的做法高级得多。他把主人公在每个时间节点中可能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都写了出来,而每一种选择在随后的时间节点中又会演化出更多的选择,由此将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分支故事,所以后世会称彭㝡留下的小说手稿是自相矛盾的(比如:主人公在第三回里死了,第四回里又活了过来)。其实读到这的时候我心里还有另一个想法,有没有可能这些诸多的可能经过无限的演变后,经历相当长的岁月后走向了共同的结局?
彭㝡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他完成小说手稿的同时还建造了一个号称谁都走不出来的迷宫------可惜当彭㝡在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被一名不速之客杀死后,他的迷宫也并没有被人发现,至于刺杀的原因也无人知晓。)
此时彭㝡的后人余准也踏入了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有没有可能是同一座呢?但是彭㝡死后他的但是彭㝡的花园不是应该在中国吗?这之间隐含着怎样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秘密?),余准发现这座花园让他感到很熟悉,甚至唤醒了他儿时的记忆,连书房中的细节都如出一辙。
余准虽然心中有所困惑,但还是在马登赶来之前杀死了这个叫做艾伯特的无辜的人。随后余准被捕,而艾伯特被杀的消息也诉诸报端,看报的人只知道是一个叫余准的中国人杀了他,刺杀的原因不详-----当年在花园中刺杀彭㝡的人有没有可能是一位英国人?这只是故事支线上的一次轮回或复现?
看起来余准在最后时刻完成了任务,他在柏林的上司接到了这条情报并作出了部署,但是小说的开头明明提到英军炮兵的攻击只是因为天气原因比既定的时间晚了几天,这是为什么呢?是德军对英军炮队失败了吗?从书中种种看似诡异的情节中推测,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平行时空的故事,由此也可以结束其中种种看似的矛盾------就像彭㝡手稿中的故事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的一个片段。原来彭㝡的迷宫真的存在,就是那座小径分叉的花园。
个人觉得书中还有一处玄机,是余准下火车后站台上的小孩早早告诉他的:在所有的路口左转。在空间中遇路口既左转那么最终将会回到原点,而从时间上看向左恰巧是逆时针,是时间的逆流-----此刻境遇或即将作出的选择其实在时间的长河中已经上演过不知N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