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001 2018-7-20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街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德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这是薛宝钗写的《海棠诗》,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真实写照,“珍重芳姿”写出她大家闺秀的矜持,一句“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了宝钗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自信。
01
话说《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永远是那样的端庄得体,冷静自持,冰雪聪慧,深得人心。
她从不喜欢女儿家的花儿粉儿的东西,用曹雪芹的话讲,一色半新不旧的衣裳,看去不见奢华,就连住的地方都是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就连她吃的药都是“冷香丸”。
薛家没钱吗?固然不是,护官符里曾描写富可敌国的薛家是“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难道是她专给贾母做做样子表明自己很俭朴吗?显然也不是,原王熙凤和宝玉他妈也就是宝钗的姨妈曾给她送过去一些古董器具,却被宝钗全数退回。这位深居简出的薛大小姐是真正的不喜欢这些世俗的身外之物。
很多红学家评论薛宝钗,很有心机,步步为营最终嫁给了贾宝玉。
她的“心机”,体现在她很会笼络人心,她懂得讨好一家之主贾母的欢心,在自己过生日时,大家都推脱让她点戏,,她却便点了一出《西游记》,她深知贾母喜热闹戏,最后还点了贾母最喜欢的甜食。
但这种“讨好”并未显得那么刻意的,很自然的,因为前面贾母为给宝钗过生日出了二十两银子,那么宝钗点一出老太太爱看的戏,也是应该的,而且贾母年岁已高,待人又和善,宝钗一直住贾府,早把她当成自己的奶奶来孝顺,这也是人之常情的事。
她的“心机”有别于王熙凤,王熙凤每说的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是要看人的,就拿刘姥姥那位乡下老太太第一次进贾府来,王熙凤就拿了二十两银子打发了。再来,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深得贾母欢心,王熙凤就立马转了态度,待姥姥回家,一百两银子,外加数不尽的绫罗绸缎,马车恭送。还有对待林黛玉前后的态度,都显示了这位凤姐的不简单,很事故,很会见风使舵,会耍心机!
02
宝钗的“心机”还体现在她的考虑周全。
话说大观园起了“海棠诗社”,史湘云想邀一社,但是宝钗却对她说,既邀社做东,免不了要破费,她深知湘云虽为史家后代,但年幼无父母,跟随叔叔婶婶一起生活,婶婶对湘云并不好,湘云在家中根本就没有地位,哪里来的闲钱来做这些?
宝钗帮湘云开了个“螃蟹宴”,薛家有的是钱,一个“螃蟹宴”自然算不得什么,但是你听听这位薛大小姐是怎么说的,她对湘云说:“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好,你可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你,咱们俩就白好了,你要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这话说得挚情致真,有谁不会被打动,说的话漂亮,做的事更漂亮!这样冰雪聪慧的可人,不让她笼络人心,让谁笼去?
贾母让最小的惜春给刘姥姥画大观园,要想画好“大观园”确不是一件易事,数不尽的好景,还要将大观园的人物都画进去,薛宝钗这时的大家风范又尽显无余,从画的布局,画画的难处,重点,画画的纸张,画笔,用具,宝钗都是条理清晰的作了分析,和排布,可想而知,这样的大家闺秀见多识广,什么都懂,,她的领导才能可见一斑,一点儿都不输于凤姐。
03
上致贾母,王熙凤,王夫人,下到丫鬟香菱,袭人,平儿······都被薛宝钗收拢了,就剩下她的死对头“林妹妹”最后还不是也被她收服了?
曾经,因为宝玉的缘故,两人经常争锋相对,林妹妹向来说话是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即使她言语刻薄,薛宝钗是一般不跟她斤斤计较的。
大家一起行酒令时,黛玉说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两句,分别用了《牡丹亭》和《西厢记》里的句子。(当时,这些书都被视为禁书,宝玉的小跟班茗烟给宝玉悄悄带来这些书让宝玉看,结果被黛玉发现后,于是黛玉和宝玉一起看了这些书,黛玉就记下了里面的内容,在行酒令时脱口而出)
宝钗知道后,并没有当场拆穿,而是私下跟她说,这些书自己也看过,并教导黛玉,这些杂书看多了,会移了性情,黛玉听完宝钗一席话后,不禁心下暗服。
再来就是黛玉病重,她又亲自去探望,并劝导:“这里走的几个大夫,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手瞧瞧”,又说:“饮食可以养人,每日早起,那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熬粥吃”说罢,命人送了一包燕窝来,这些细节都在说宝钗的体贴心细,她真是把黛玉当妹妹来关心。
薛宝钗的“心机”是自然而然的,是长在骨子里的,没有刻意,没有虚伪,可以这样说,这就是她的“范”!
都说薛宝钗是冷清的人,我却认为她比较冷静,理性。她不仅懂琴棋书画,她会察言观色,她懂人情世故,她遇事不乱,有很强的领导能力,所以曹雪芹最后让薛宝钗掌管了贾家,这是必然的,因为只有薛宝钗这样理智的大家风范,才有能力撑起这破烂不堪的贾家!
后记
以前,读《红》觉得太难懂,像读天书,不过,现在,我仍然认为这是一本天书,里边确实有很多的东西,很多的细节,不太懂,不懂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又在某个地方无端的加入某一段。一边看书,一边又看电视,觉得这样好理解,但就在看大观园建成时,我想看看真正的大观园时,又觉得电视里演的大观园刚及作者描写一二,所以索性不看电视了。有时候,随手拿起来随手翻一页就读,有时候一连看好几章,每次看完,感想颇多,只是懒病又犯,不想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