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很生硬的讲道理,一时很难起到好效果,要是会讲故事呢,那可是极好的。
四个故事主题:“我是谁”、“我为何而来”、“我们的目标”、“授人以渔”,怎样通过这几个点来加强和孩子的联系,我想了想,感觉回归本源就是“真诚”二字,无论是WHO、WHY还是WHAT、HOW,从自己开始,讲最贴近自己的故事,给人亲近感,让孩子觉得你真诚,而不是高高在上。
宝贝们小时候打预防针之前,我告诉他们,打针推药水的时候会有一点疼,如果感到难受就哭出来,没关系的,妈妈小时候打针也哭过,药水过后就没有那么疼了,如果觉得能忍受就试一下不哭。就这样,每次孩子们打预防针都很顺利,虽然偶尔会哭泣,但是不一会自己就能调整好,大人小孩都轻松。
生病了去看医生,回家要吃药,我也会如实告诉他们,药是有点苦的,但是这个苦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生病了,所以一定要吃药,病早点好就能早点不吃药,等3天以上不咳嗽就可以停药……有些实在难喝的药,我也会提前告诉他们,药是一定要吃的,让他们决定是自己喝还是妈妈灌,如果妈妈灌药可能会呛着会更难受,如果自己喝可以决定小口喝还是大口喝。通常情况下,喝药也比较顺利了。
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坦诚和孩子们沟通,告诉他们事实是什么,做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什么,和他们分享我小时候的经历,比如睡不着会干嘛,上幼儿园想妈妈怎么办,吃药打针哭不哭……孩子们对我的故事很感兴趣,我们常常讲完睡前故事之后会关灯躺在床上聊会天,既增进了感情,很多问题也不知不觉在沟通中解决。
讲故事的时候,手势、情绪、语气、感官也很重要,说白了就是带入感吧,让人愿意听下去。放低身段,真情实感,同时注意说话的语气,另外就是多多练习,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关于演讲,感兴趣朋友们的还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另一篇文章《从台下到台上,别怕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