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回到了去年,我还待在幼儿园。
幼儿园的孩子们打打闹闹,调皮的样子里藏着属于这个年龄的无忧无虑。
初见
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报名也晚了,昊昊没有上小学,来到了我们幼儿园。可昊昊第一天来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孩子太过于懂事了。
也许我们常听一句话,别人家的小孩学习好,经常帮妈妈做家务还不捣蛋,昊昊就是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庆幸,因为昊昊从来不会像别的孩子一样上蹿下跳,最捣蛋的也只是会在课堂上说说话。
平时班里的老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昊昊总会主动帮忙;小朋友们遇到困难,昊昊也总是热心帮忙。
可时间久了,我开始觉得奇怪。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这么懂事的,可昊昊的懂事几乎超出了他的年龄。
慢慢接触下来,才了解了他的家庭。
家庭
昊昊在家排老二,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弟弟也在我们幼儿园。每天早上来园要领着弟弟,把弟弟送到教室,再三确认后回自己教室。每天离园时,妈妈工作忙总会晚接,他就带着弟弟玩淘气堡,读绘本,玩游戏,老师们都说有这样一个哥哥多幸福。
爸爸妈妈都工作忙,三个孩子很多时候跟着爷爷,只有晚上回家和早晨来园时待在一起。而且昊昊是老二,就像《请回答1988》里德善说的:“老二的悲哀一直是存在的,就像这个世界所有的老二一样,姐姐因为她是姐姐,弟弟因为他是弟弟,所以都得谦让着。”
他从小就要接受自己是老二的事实,谦让姐姐,疼爱弟弟,爸爸妈妈也接受了他懂事的状态,不允许他过分的放肆。
可是,这样的孩子还是孩子吗?
爆发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中金福南说:“你知道吗?如果忍受了太多是会生病的。”
昊昊好像“生病”了。
这天,昊昊如往常一样早早的来到幼儿园,送了弟弟回到教室。可是不一会儿,有孩子跑来告诉我:“老师,昊昊好奇怪。”
我赶忙回到教室,昊昊趴在桌子上,抱着书包,不说话也不动,一脸悲伤。
我走到他跟前,蹲下来看着他,轻声问他怎么了,他只看我一眼,没有回答。
我只能静静的看着他,我不知道该怎么继续接下来的对话,这个时候,另一个老师进来了,了解情况之后把昊昊叫到了教室后面,我带着其他孩子开始早读。
突然,昊昊大哭起来,边哭边叫喊。我看见的场面是这样的:老师抱着昊昊,昊昊挣扎着要走,边挣扎边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姐姐,我要让姐姐打你们。
孩子还小,出于安全考虑不能让他跑出去,可这孩子执拗到为了挣脱老师,竟狠狠的打起老师来。老师力气快耗尽时他挣脱了,朝着门跑去,我赶紧将他拦住,把门锁起来靠在上面。
这个时候,昊昊说了一句话,他说:“好,你们不让我出去,我就跳窗户走!”说完就朝着窗户跑过去。老师拦住了他,又开始了挣扎。
事情惊动了园长,老师拉着昊昊走出了教室,大概一节课之后,昊昊的情绪平稳了下来。
原因
老师带着昊昊出去之后跟他说了好多,昊昊也说了好多。
是因为早上出门的时候,外面在下雨,妈妈给姐姐带了雨衣,却不给他带,他想要带雨衣,妈妈却说他不听话,不懂事。
昊昊也许真的只是想穿雨衣而已,可妈妈似乎没有理解他,只是觉得一直懂事的昊昊今天这么不听话,一味的苛责。
昊昊觉得委屈,他想:为什么姐姐有雨衣穿,我就不行。他有了小脾气,在幼儿园却转化成这样一件事,该算是谁的责任呢?
反思
昊昊的这件事情,到现在为止我都记忆犹新。昊昊的事情解决以后,我想了好多,这个问题也许不只是孩子的问题,映射出来的是家长和家庭的问题,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不论好坏,原生家庭的影响都会深深植根,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行为。
所以,要学会做合格的父母显得至关重要。个人建议如下,仅供参考:
1.孩子还只是孩子,家长不要太“专制”
对于孩子而言,任性并不算是一个绝对负面的词语,只是因为孩子还没有接触社会,不过是展现出最本质的需求而已。
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不能要求孩子太多,要慢慢的帮助孩子改变,不要伤害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展现孩子该有的样子。
请记住,孩子也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家长应该学会询问孩子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2.孩子都希望有个快乐的童年,别要求太多
孩子们活泼好动,是他们最真实最美好的样子,家长不要一味要求他们做到什么,而忽视了他们的天性。
我们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可以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或者让他们尝试一下,如果他们愿意做再继续做下去。
学前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但是还不完善,家长要做的事是帮助他们完善,而不是否定。
3.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做一个“朋友式”的父母
孩子也是有感觉的,虽然他们的情感持续时间不长,可长时间的负面情绪积压会对孩子的人格甚至未来造成影响。
所以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主动与孩子交流,暂时放下自己成人的身份,蹲下来,多听听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
多去听多去问,让孩子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能够积极的接受和处理孩子的信息,达成积极的亲子关系并不是难事。
小结
父母并不是生来是父母,父母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当父母,可情感是不变的,是随着孩子自然而然产生的,所以,我们还没有学成时,请尽量爱,但切记,不是溺爱。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要把孩子当附属品,孩子是像我们一样有自己想法和人格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用成人思维看待孩子。
最后,送给读者一段话,
来自《请回答1988》:
“ 或许家人最不懂,但懂不懂有什么重要的呢,最终,消除隔阂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脑袋,而是手拉手,坚决不放手的那颗心,归根到底是家人,别说是英雄,哪怕是英雄的爷爷,在最后那一刻,也要回到家人身边。出了家门从外面的世界所受的伤害,各自在生活中留下的伤疤,甚至,家人留给我们的伤痕,也会来抚摸的最后一个安慰,归根到底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