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一位读者朋友在情绪的影响下问我:韩大爷,你说人是不是贱?
一般问这种问题,或发出这样的感慨,多半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好心没好报”的不公平状况。
果然,读者朋友接下来讲,她平时是一个性格极其随和,考虑每个人感受的好伙伴,对待朋友或同学提出的需求,几乎没说过“不”字,上大学三年,也没跟任何人红过脸。
可即便如此,她在寝室里还是没落下什么好人缘,大家对她的重视程度也和她的付出不成正比,更没什么话语权和存在感。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没什么,索性当个路人甲好啦;可人比人,气死人,最令她感到不平衡的是:身边另一位脾气火爆,偶尔还与人争吵的室友,人缘却比她好,也有更多的人反倒愿意和她玩。
“这不就是欺软怕硬嘛”“人善被人欺,越是付出越不被珍惜,人性就是这么贱”,读者朋友气愤地说道。
2.
读者朋友的“遭遇”让我想起了读高中时的一位好友,就叫她“完美君”罢。
完美君人如其名——学习成绩好,多才多艺,跟任何人都相处得来,总之一句话,你在她身上几乎找不到什么缺点。
然而可惜的是:她几乎没交下什么朋友,无论男同学女同学,大家对她的态度都是微妙的敬而远之。
你可能觉得:这是因为她遭人嫉妒,或是某种人性使然吧,刚开始我也这么想。
可后来随着与她交往得频繁,我发现,她最大的问题,可能真的就在于“太过完美了”。
“完美”到别人但凡夸奖她,她立马就自黑一段;“完美”到刚刚对甲的说法表示赞赏,转瞬又同意了乙的观点;“完美”到你不需要思考你和她之间有哪些异同,仿佛在她身上,所有性格一应俱全,任你挑选;“完美”到你一时想不出她的缺憾,而没有缺憾,却总让你觉得遗憾……
深入了解后才明白: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社交上缺乏安全感,总怕得罪人,更怕起冲突,连意见相左最好也是能免则免。
然而这种由于缺乏安全感导致的行为,却让本想靠近她的人没了安全感。
因为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凹凸有致的拼图,而刚要走近她,或是刚想判断下这个人是否与我合拍,却猛然发现:完美君把衡量标尺摘掉了,并把自己打磨成了一个圆.
后来我在生活中,也时常能遇到如完美君一样的人,处境都很相似:泛泛之交有很多,真心朋友却少得可怜。
客观地说:其实她们都是好人,只是走得极端,渐渐成为了老好人。
老好人与好人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只有迎合没有原则,久而久之,易被人误会成虚伪,自己心理也会逐渐失衡,对人产生负面判断。
其实我们会习惯性地规避“老好人”,并非是因为他们还不够好,或是我们“贱”,而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他人释放的不确定信息会有抵触,人的恐惧源于未知,我连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都看不清楚,深交?怎么敢。
适度的自我暴露是取得信任,增强关系质感的必要条件,把自己武装得左右逢源或刀枪不入,他人只会远观,因为感受不到任何关于人的温暖。
3.
曾经和朋友看过一档真人秀节目,里面有位嘉宾,人气很高,观众都很喜欢他在节目里的表现。
朋友感叹道:他性格是真好啊,情商也高,你看,跟谁都笑呵呵的,我看好几期了,他好像就生过两次气,还不是大发火,只是表现出点不开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么和气的一个人,怪不得招观众喜欢。
我提醒朋友:你可能只说对了一半吧,他如果从头笑到尾,你未必会欣赏,反倒是那两次生气的行为,不可或缺……
朋友笑道:还真是这么回事啊,正是有了那两次闹矛盾的桥段,让我看到这人不光好,还好得有坚持,有温度。
也许在我们真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吧,十次相逢,八次握手两次争辩——那八次的握手让我们成为朋友,而那两次争辩,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相比之下,处处迎合的人在你心里激不起波澜;对什么都一概接纳,从不拒绝任何行为与观点的人,也往往不会有好人缘。
因为你拒绝过的东西才是你的价值所在啊。牺牲自我的交往,是一种不明智的贪,你将自我当做贡品献祭,换来的只是一个没有边界的灵魂。
就像平铺出去的水,之所以无法成为江河,不是因为水不够多,而是因为它还没有岸。
4.
曾经采访过一位企业家,在谈到选人用人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不怕员工有缺点,我就怕员工没特点。
我乍一听还不太理解,觉得是大话,有缺点怎么都不怕了?没特点又有啥好怕的呢?
他解释道:比如一个人告诉我,他就擅长沟通协调,执行力方面是弱项,好办啊,我可以把它放在调度的岗位上;或者另一个人跟我说,老板,我这人没啥大局观,只会当个小兵闷头干,也不错啊,我会安排业务岗给他。
最怕收到这样的简历:我善于合作,喜爱沟通,执行力强,什么都会一点……
这叫我怎么办?直接把老板位子让给他?所谓知人善任,但我在任用之前,根本就看不清楚更不知道他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啊。
越来越发现,敢于展示自己的边界,让周围的人对你有清晰具体的印象,给他人一份确定性和标准,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难得的勇敢。
有很多年轻的读者朋友向我抱怨过被父母束缚,或与家人爆发很大矛盾的状况。
这里面除了有父母思想守旧,对孩子放不开手的原因,其实冷静下来想想,从长期来看,孩子的过失也占了一半。
我发现能跟父母产生特大型矛盾的,往往是那些日常表现好的乖孩子,而那些调皮一点野一点的孩子,虽然日常跟爹妈摩擦不断,但反倒没啥隔夜仇,彼此都知道对方脾气性格和雷区,渐渐也都习惯。
最可惜且可怕的状况是:孩子一直忍,一直忍,父母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东侵犯,西侵犯,最终,量变导致质变……
基于此,我也常跟读者朋友讲:父母和子女都是相互养成的,一定要注意建立日常边界。
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亦或是职场,都不要贪恋一时的迎合之甜。
时常告诉这个世界,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给这个世界准确即时的信息反馈,你的路会越走越宽,也会越走越自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