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体验了做滴滴顺风车司机,一次跨城的行程,搭载了一位阿姨,女儿在上海工作,阿姨的幸福写在脸上,于是开启了一段愉快的交谈,也给我带来了许多过去从未有过的思考。
阿姨的女儿很优秀,本科毕业后考上了上海的公务员,所以阿姨提到女儿眉眼间都藏着笑意,跟我一一细数女儿成长过程中颇让人称道的那些往事。
说到女儿,不免就要说到谈婚论嫁嫁人生子。说到现在在都市生活的年轻夫妇,生了孩子,抚养成了一个难题,不得不求助于父母。阿姨感慨,说其实朋友跟她说过,父母去带孩子,其实也是很累的,不若请个保姆,老人在家配合着,这样比较轻松,问问我的建议。
我想了很久,跟阿姨说,其实这是一种心情。
诚然,保姆或者育婴师的工作效率远高于父母,且从付出成本考虑,也是市场化的,完全无法和父母的身体相提并论,但仍旧绝大多数的父母选择自己来帮儿女抚养孩子,这是一种心情。
这种心情无关过程,无关结果,也无关商业成本的考量。
回想起一个月前,毕业十五年的大学同学来上海相聚,我一大清早跑到上海的几个火车站去迎接,同学出站看到我就说,何必这么早跑过来,告诉地址我自己打车过去即可,我回答说,我知道你们觉得这么早来辗转整个上海没有必要,可是也要理解我,这是一种心情。
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我通常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喜欢给事情建个模型,尤其是商业上是否合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件事情,无外乎成本,却极少考虑心情。
2013年的时候,在原来的企业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那时候企业效益不好,于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我便受命进行方案设计和推进。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大而全的建制,我们也不例外,于是就会有很多与主业并不十分相关的岗位,工作相对简单,薪资待遇也很低,但在岗的员工年龄都接近退休,且都是正式编制。我们为了能顺利地实现辅业的剥离,对这些员工设计了相对优厚的买断政策,即用比他们目前收入高出一倍的收入额度来计算买断时的月收入。满以为这样的收入会使裁员变得很顺利,万万没想到,却恰恰是在这些员工身上遇到了巨大阻力。
这件事当时我很不理解,于是去了解阻力形成的原因,得到的反馈让我大吃一惊。一位老员工说,我们在这个企业工作了一辈子,从十几岁就开始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退休,如果现在买断,我们就没有组织了,就到社会上去了,到时候我们老了,去世的那一天,都不会有组织来给我们开追悼会。
这对于当时30出头的我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但听到这样的话,心中不免有些触动。后来,这些员工宁愿不上班,拿着最低的工资,在家里等待着退休那天的到来。
商业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每一个跟我交流的创业者,首先要交流商业模式,每个商业模式都是极富逻辑性的,把每一笔成本计算得清清楚楚,就像丰田的精益管理,连每个工人在车间行走的轨迹,工装放置的位置都研究得一清二楚,但是,其实还有一种叫心情的东西,也就是人性最深处的那一份坚持,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人可以为了心情,甘愿花费高昂的成本,可以为了心情,甘愿做一个看起来不那么经济的选择,也甘愿为了心情,做一些貌似徒劳的努力。
所以,在思考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时候,请千万不要忘了人是情感动物,虽然我们不能去思考到每一个人内心的程度,但应该把人从所有事物中抽象出来,把心情亦或是感情放在这个模型里面,兴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