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断的有“哎呀!这不就是我经常跟家长说的吗?”希望你有机会看完这本书,也会有所受益。在此记录希望能给到我们这些新手妈妈一些指引!今后要努力每周都能看完一本书,记录一篇读书笔记。
1.赞成蒙特梭利的观点,儿童自有其精神胚胎,我们需要提供合适的温度,让儿童的精神胚胎发育,但我们千万不要自大到以为,儿童的精神胚胎是我们通过教养给予的。——三川玲。
“无比真诚的感激,发自内心的赞叹,心悦诚服的学习,满怀深情的祝福。”
“家长的教育力量,来源于自身的成长,相信做好自己,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就会成为她们所见的人。”——杨瑞清。
3.教养是回到自己,找到情感的根。土地的根。生命的根。
你愈了解自己,就愈了解小孩。养育孩子的过程,和村上春树书写过程很像,刚开始我们只是盯着小孩的成长,没有自觉要把目光转向自己,等到孩子越来越大,你会发现你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取决于你内在的人格特质。而你内在的性格其实取决于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你,当你学习用长大的眼睛重新审视儿时的自己时,你会发现,你越了解自己,就越了解自己的小孩。
4.找到土地的根,亲近故乡在地生根的教养。不管孩子飞多远,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找到生命的根,回到人的本质,坦承自己的不完美,将心比心鼓励孩子,等待孩子的成长。
萨提亚的理念,父母要努力,在孩子面前活得像一个真实的人,换句话说父母越真实,越不像高高在上的操控者,就越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反而能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更加接近。
爱是一种能量的流动和转移,也是身为一个人基本的渴求。
一个完整的人,具有生命各种不同的面貌,会经历生命各种高低起伏,有坚强,有软弱,有优点,也有缺点,也就是说,只要是人,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会受伤流泪,也会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肯定。
萨提亚说:孩子还小时,是透过父母传出的讯息来看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每个人自我的坛子装什么,不是天生的,而是学习来的,你的孩子正从你所创造的家庭随时随地学习他的坛子装着什么。
5.容许孩子寻找自己的宇宙。《吾家有女初长成》帮助子女通过‘蛹’的考验,找到自我的图像。河合隼雄《孩子的宇宙》。
温暖地守护在怎么叛逆的孩子,都渴望有人了解她。孩子未必要等到青少年才开始叛逆,或者追求自我独立,不管是2到3岁,5到6岁,11到12岁,有时会发现不同的阶段孩子会展现强烈的自我意识,比如特别爱顶嘴,故意和你唱反调,有时又突然什么话都不想说,让你琢磨不透他的心思。孩子一边依赖着父母,一边又想把父母从身边推开,接着独立自主,往往造成父母的焦虑和冲突。
孩子像蛹一样关在自己的洞穴,父母却老是焦急的在外面命令孩子快点脱壳或者恢复从前毛毛虫的状态或者,可能只会加剧勇的死亡,或者让毛毛虫失去蜕变成蝴蝶的机会。
6、任何青少年无论外表看起来是多么缺乏定性,在她们的心底深处其实都希望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清楚明确的自我图像,要是你因不了解她们所经历的过程而想加紧控制她们,你就越发刺激他来与你作对。
和孩子相处有时不见得,要说很多话,拼命的给意见,安安静静的聆听,用温暖的眼神接纳她的一切,拍拍孩子的肩膀,给他一个大的拥抱,加一点赞美和鼓励,也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7、孩子最终想要的,其实是建立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家,不管将来她有没有结婚,并且和父母或其她人保持独立而亲密的感情连接。
妈妈本来就不该只为子女而活,我们只是陪孩子走一段路而已。除此之外,还要理清几个爱的迷思。
@养育孩子是牺牲奉献吗?倘若妈妈一心只为孩子而活。只为子女付出。来日即使子女长大,也只会抓得更紧,得失心更重。
@我这么爱你,你就必须听我的。
爱的操控。真正的爱,应该是了解孩子的需要。错误的倾听方式,不是给批评,就是要求孩子改变想法。误以为,自己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事实上反而孩子更加挫折,而选择不在对父母说出心里话。
@孩子的表现是你的成就吗?孩子不是我们的面子,也不是我们的奖牌和光环,孩子是他自己。
爱是成全子女,走自己的路。
大多数父母内心最终渴望的,也许只是希望一辈子和孩子保持亲密的链接。爱不是用来控制,也不是用来牺牲,而是,成全子女走上自己的路,帮助孩子。找到绽放自己的舞台,父母也学习放手并安排好自己的人生。
8、教导孩子在游戏中保护自己。面临孩子的各种状况,我总是往内探索,看看自己在意的,羡慕的,恐惧的,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养方式。
推荐书籍:河合隼雄的《走进小孩的内心世界》
9、当孩子面对挫折或者负面阴影的时候,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正在,帮他赶到帮他,赶来帮他的路上,他有这样的底气就会,非常冷静的面对。
10.让子女看到完整的沟通,父母沟通过程。也从父母身上看到真实的人性是最棒的生活教育家庭是小型的社会,孩子刚好借此学习和不同的人相处的应对之道,也许将来离家独立,反而更知道如何跟另一半沟通或者选择怎么样的伴侣。
对孩子来说,帮助他们学习和欣赏父母间的差异性是很重要的一课,想想你要如何教你的小孩了解差异是存在的,那就先从了解自己的父母开始。
——这是从同事那里看到了一本书,非常喜欢和欣赏黄淑文老师,后来慢慢了解到,她是在35岁的时候开始辞职,在家带两个孩子和写作。非常赞同书里面的很多理念,本书记录她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点滴小事,最后总结出来这些养育孩子中的智慧。另外、心里有个小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开启我的自由职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