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如果早晨知晓了道,当晚死去也可以啊。
钱穆先生说人生无常时时可死,所以要急于求道,否则枉过一生。道亘古不变,知晓了道就超越了时间。所以瞬间即可,死无所谓。
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国人的道虽可以借鉴真理一词理解,因为获得了真理,所以能够“生顺死安”。面对生死能坦然从容,又饱含深情,就是儒学对待人生的态度。
稻盛和夫把道解释做“宇宙意志”,领导者追求的就是也好让自己的公司的氛围与宇宙意志和谐,即创造一个让每个人都积极向行,开心工作,没有不平不满的职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道。可见稻盛和夫先生也是有着浓厚的宗教情怀。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已成。”(《八佾》)
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说:“音乐的全部进程是可知的。一开始,是这样地振作声音,接着是这样的和谐声音,接着是这样清楚明亮,又是这样的连绵不绝。乐就这样完成了。”
钱穆先生仔细地解释了“翕如”、“纯如”、“皦如”和“绎如”,并给出了另外一种乐的展开方式,可见其古学造诣之深。
李泽厚先生则声明自己不懂音乐,所以这一段没法注解。但又不能什么都不写,就引用了王夫之的见解补充——孟子从来没有讨论音乐。相较之下,他认为孟子和孔子相比,少了些“情”的因素。
稻盛和夫先生也不关心这一段具体的解释,用这段表达音乐要将各种乐器和谐统一,正如企业要将所有员工统一指挥一样。用什么力量来指挥员工呢?是目标,要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目标,稻盛和夫基于此创建了“阿米巴”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