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的家里没有文化底蕴,父母倒是很尊重知识,初一的时候,由于一个好友的妈妈拿着学校图书馆的钥匙,有机会去看书,从此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那时候学校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本来就不喜与人打交道,这下发现书里的世界更精彩就更不愿意跟人交往了。那时候特别羡慕书里的主人公的父母是知识分子的,我也很渴望我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当然不可能实现。但是渴望成为知识分子这个梦在我心里种下了。小时候觉得大学老师教授不算知识分子,要像梁启超、陈寅恪、鲁迅、胡适那样的人才算。很遗憾小时候的我孤陋寡闻,不知道活着的人谁是知识分子,那时候受韩寒影响,固执的认为想成为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不能去体制内,一定要保持思想独立,保持思想独立就不能以此为生,所以大学专业是商务管理。作为一个底层人,生存才是最重要的。毕业工作忙着赚钱,赚的越来越多内心越来越空虚,也越来越焦虑。大约在三年前,我告诉自己要停下来,去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想起所谓的知识分子,我想做跟文化相关的。当时也没有具体的想法,只想找跟文化相关的事做。
恰好一个发小是做书画的,于是找她了解。她说书画这几年不好做,赚不了多少钱。我说没关系。于是去年年初她在北京办画展去了一次,当时正值快过年,去的画家不多。但是在现场认识一个老人,是中国美术馆原收藏部主任郑作良老先生。他的作为让我爱上这个圈子。当时中央电视台9请他点评一个他们节目组指定的一幅画,是一幅龙,郑老看了一眼说:这个我不点评。我当时很震惊,没见过这样拒绝的人,我想起了小时候看书时说的文人的风骨,在这样商业社会,一切都是广告和营销的社会,有人愿意为自己说的话负责,我佩服极了,暗暗发誓,我若在这个圈子混,也要做他这样真的人。
同年五月份,好友又在洛阳美术馆办画展,我联系她去参加。那次去了三十多位画家,跟他们聊天很快乐,很有的聊。我想,国画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从事这方面的好歹是跟文化相关的。随着跟画家的深聊,自己也买了笔墨纸砚开始画画,个人比较喜欢山水画,就买了芥子园开始练习。当我看着毛笔那么柔软的在宣纸上走过,不同的力度出来的线是不一样的,蘸的墨水不一样到宣纸上也是不一样的,觉得好玩极了。特意去搜了下毛笔的历史,原来商朝就广泛使用了,我想一直到现在电脑手机普及的时代,毛笔还是传承不衰,最重要的原因是好玩吧,玩过毛笔的人就知道那种爽。特别是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整个人就沉浸在画中,临摹的都是我喜欢的山水,深山幽林,茅舍几间,爱人相伴,溪水潺潺,桃花几朵,仿佛那是我的家。画着画着会忘了自己住在一个大楼里的某一格子里,忘了为了这么一个小格子我要背负几十年债务,甚至忘了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只觉身心愉悦,想一直画下去,虽然目前画的还不好。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就深深的爱上国画。很多人喜欢油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想每个人到了一定岁数,都会喜欢国画,就像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一个田园梦一样。国画是我们几千年来文化的沉淀,是我们的魂,只要中国人在,国画就在。当我想到这个,毅然决定从事这个行业,哪怕很多人告诉我市场不景气。
关于文化这块,混沌大学有节课提到一个点,我觉得说的好极了 。文化不再启迪大众,变成诱惑大众。文化不再满足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存在的需求,文化的唯一使命,或者生产的方式就变成了它不断的从现在看未来,不断创造新的需求,这是在文化产业或者思维方式应该看到的东西。人人生而平等,知识大爆炸时代,我们讨厌被说教。目前我也在想文化这边有什么新的需求,欢迎朋友们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