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一番
更新完最后一章后,我做了午饭。吃饱后午休,竟睡至六点。醒来后的我一边担心着晚上又睡不着了,一边烧了一壶水,打开电脑写下了这份总结。
近几日,噩梦连连,半夜不是被吓醒,就是伤心地哭醒。比如,我已经连续几日梦到父母不要我了,我在他们面前哭稀里哗啦,而他们却看也不看我一眼。究其原因,也未曾发生什么生死离别之事,每日所想的无非是与这部小说有关。可能我太过于担心,担心每一章是否构思好了?担心语言是否恰当?担心如何结尾?担心是否要写成系列文?还担心是否能顺利签约?
是的,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签约出版,这是我在简书写下第一个字时就筹划好的。
可能第一部未尝所愿,可能第一部还有不少瑕疵,但签约出版是我的目标,而现在也只是开始。我愿意急于求成的同时长远布局,一直写下去。
我用五年的时间与儿童文学幻想小说相遇,也算是我人生中一大幸事。闲话暂且说这么多,还是来谈谈这部小说吧!
关于主题
这部小说的灵感来源于搬家后收拾我那一大堆衣服而来。我是一个极爱买衣服的人,所以每次搬家,它们都是成了不小的累赘。比如这次,一个24寸的行李箱加一个大号的编织袋,还是没能将我的衣服装完。
搬到新家后,我一件一件整理,想着我们在哪里遇见?我为什么要买下它?买下后我穿过几次?这样想着,却发现很多旧衣穿过一次后就搁置了,虽然他们还好好的。这样看来,我就是那个“嗜衣狂”国王啊!
也是这次整理后,我发誓今年夏天不再买衣服了,可是这两天我开始买秋装了……
整理衣服时,除了回忆之外,我的想象力又开始活跃了。我听到了搁置很久的旧衣向我哭诉,我还听到新旧衣之间的对话。刚好那几天在读安徒生童话,一个光子身子的国王此时也从我的脑海里蹦了出来,于是就有了这部小说的雏形。
一个爱衣狂国王不断设计新衣,抛弃旧衣,于是旧衣们奋起反抗,推翻了国王的统治。初定下主题后,脑海里又冒出了两个国家,一个华裳国,一个布衣国。当然这两个国家都是先确定了其性质,名字的确定有点波折,改了又改,最后定了布衣华裳,形成对比。
不过最开始,这部小说的主题并没有那么明确,而是写着写着自己就明确起来了。这也要归功于去年备考时看过恋练有词朱伟老师的考研英语课程,他在讲课时会对国家形势、全球形势、环境、人口、教育这些大命题评论一番。他在说到快时尚服装品牌时,提到了由于人们追崇流行,快速生产、消费衣服,造成了污染环境。再加上今夏的北京真热的人喘不过气来,于是这部作品的主题也就出来了。
看作品前几章,这个主题并不明显,可能还有点扯不上边。不过已经想好如何修改,希望修改后的作品更完善些。
谈谈长篇创作的准备工作
1.书籍与阅读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所以我的准备工作多是道听途说和自我感觉。既然要写儿童文学,那多看这方面的书是必不可少的。好在书架上有一本前不久买来的《儿童文学》(陈莎莉主编)的教材,所以就先看了起来。
《儿童文学》这本书让我对儿童文学的特征、发展史、读者、作者、基本文体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让我对幻想小说有更多了解的却是在阅读了彭懿的《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之后。按照彭懿的说法:当孩子长大了,就会告别童话,开始阅读幻想小说了,幻想小说是写给大孩子看的书(《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 彭懿著)。由此反观我小说,我的这部作品属于幻想小说,但读者定位错的有些离谱。我原本定位是六岁,于是改成了九岁,后来又看了不少彭懿的幻想小说,发现他书里的主人公多是十岁。虽然年龄不是区分文体的标准(因为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不过读者定位是低幼群体),但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还是先遵守,后创新。
当发现这个致命问题时,我差不多已经写了十章了。不过我没有停下来修改,而是调整定位和心态后,想象着九岁的主人公该如何冒险。那前十章,打算写完后再做修改。不过我也算是因祸得福,开始动笔时对读者的年龄并不敏感,对儿童心理把握并不准确,所以我在极力想象一个六岁孩子的心理时,多少加入了主观意志,最终结果却是前十章大部分的语言和九岁孩子的心理比较契合。不过这也只是我一家之言,等到修改时,就知道了。
我还买了许多幻想小说类的书籍,边写边看。阅读这件事不全是创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之一,更是贯穿创作始终的。在小说进展顺利时,我保持着每天更新一章并看三四小时书的节奏,最终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看了十本书。
有彭懿儿童文学获奖作品系列共六本幻想小说(《疯狂绿刺猬》、《爸爸怪兽,怪兽爸爸》、《我捡到一条喷火龙》、《欢迎光临魔法池塘》、《魔塔》、《老师,操场上有个小妖怪叫我》),还有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和贾尼·罗大里所著的《洋葱头历险记》。
此外还有两本儿童理论书,即前文提到的《儿童文学》(陈莎莉主编)和《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 (彭懿)。彭懿的另一本《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我也一起买了,但是在幻想小说不了解透彻之前,还不想涉足绘本。
还有两本在图书大厦看过的郑渊洁的两本小说《蛇王淘金》和《猴王变形》。他的作品教育意义明显、说教明显,利弊兼具,不过多阐述。最终因为他的语言过长,阅读有些障碍,遂而放弃了。我的作品中也有类似的问题,需要我多加注意。
正在看的书是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
现将我买的书整理如下:
彭懿儿童文学获奖作品系列共六本;
曹文轩作品集共七本;
罗尔德·达尔作品集共十三本;
纳尼亚传奇共七本;
第一届大白鲸获奖作品集共二十本;
彭懿的《阅读与经典》系列共两本;
拉斯培和戈·比尔格的《吹牛大王历险记》
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
贾尼· 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
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和《大林和小林》
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
梅特林克的《青鸟》
蓝钥匙的《兔子的平行世界》
还有两本朋友送的书:《百年孤独》和《窗边的小豆豆》
2.人物小传和故事大纲
这是长篇小说创作必做前期工作之一,但它们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定好的。动笔之前,一定要先写出初版的人物小传和大纲。在创作时,人物小传和故事大纲会有所改变和细化,这时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及时修改,千万不能偷懒,特别是对新人作者来说。
先说人物小传。小说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所以小说中的人物有哪些,都是什么样的性格要加以明确。在创作时,有意识用语言、动作、神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还记得做学生时,老师常常带着我们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哪些语言动作神情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写论文时若是论小说也会首选评人物。但是从来就没有人告诉过我,我也没有意识到,如果改变分析人物的流程,由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倒推为明确人物性格再决定采用何种描写方法,就变成了创作。这也是我写完这部长篇后有的体会。
再说故事大纲。我写了故事梗概和人物小传之后,就开始写大纲。写大纲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儿。它不但需要精巧的构思,还需要承载故事的起承转合,甚至要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最开始,我势如破竹,定出了三十五章的大纲来,一章2000-3000字之间,写完也够十万字了(签约出版的要求就是十万字)。
但是在正式开始更新章节之后,光大纲我就修改了有四五次。往往是写了几章后,有新的点子冒出来——往往是改变剧情走向的点子,于是修改大纲,重新上路。
反复几次之后,我不再修改大纲了。当时我已经写到二十多章了,对故事以后的走向已经很明晰,但是还是将重要的伏笔记在小说文档后面以提醒自己后面的章节一定不要忘了填坑。
关于大纲,我认为必须要有,但是不能被它局限。这是大多数写作者的经验之谈。但是很多刚开始写作的作者,会把大纲当做一个拦路虎,我就是如此,但真写起来了,改起来了,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定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修改的决心,所以我不断提醒自己:不管这部作品写的好写的坏,不管有没有读者,都要写完。写完就有希望,写完就打开了小说创作的这扇门,写完就会有收获。
现在看来,我的收获真是沉甸甸的!
谈谈不足
我有边写边记录感想的习惯。所以写完最后一章时,我的不足之处也就总结出来了。
首先,对儿童心理的把握不到位。我虽然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但对儿童发展中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渴求了解的并不多,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改进的地方。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从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对于作品、作家和读者而言,真的太重要了。
其次,第一章不够引人入胜。我的第一章开始的很仓促,第一句话也没有好好打磨。后文中主题、立意和情节有了变化,但是第一章还是我最初的设想,需改进。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华裳国环境的描写,毕竟这部作品的主题和环境保护有关。
再次,在华裳国布料、衣服是否有生命这一点上我考虑不周,还好有朋友提醒了我,这也会在前几章的修改中完善。还有布衣国国王和布料之王的称谓会让读者产生歧义,我目前的打算是将后者进行改动。
最后,我个人觉得这部作品的教育意义过于明显。我虽然做过老师,但是不想在小说中向孩子灌输成长经验。我只想让他们在这个自由的世界里,自己感悟,肆意生长,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并未觉察,希望各位文友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