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看一篇文章、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首先要学会识别其中的内容哪些是“事情”?哪些是“思想”?
事情就是发生的事实,也可以是故事,案例等等。思想就是根据事实形成的观点或者评价、想法等等。
有些文章既有事实,也有观点,比如很多公众号文章。
有些题材只是描述事实,没有输出观点,这就需要你去挖掘其中的思想。比如电影基本上就是讲事实,最近看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就是讲的抗美援朝中的一场战役。为了截断敌人的退路,指挥部下达了炸桥的任务,战士们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进行了惨烈的战斗。但其中的观点呢?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总结。有的感慨战士们为了新中国一往无前的英勇;有的为一群有血有肉的年轻人的革命情谊所感动;有的发现战争磨炼意志、让人成长;有的反思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又比如我之前在写”年终奖“中,只是描写了大家在领年终奖之前的期盼、之中的喜悦、攀比和之后的继续前行,并没有进行总结。但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或多或少心里都会有一些感受或想法,比如从人性的比较心态、嫉妒心理去思考;从单位对职工的人性化管理去思考;从目前经济形势去思考等等。
有些文章只是讲述观点,没有附上具体的事例,这时就需要我们去想一想,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比如告诉你”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你就知道,但是也需要去想一下,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事例,让你真切产生这种感受。
当事情和观点你都区分出来了,这还不够。
第二步:你还得找到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为什么这个事实让你得出这个观点?
比如事实是水门桥战役,观点是”战争使小战士伍万里成长了“。这时你就需要去分析和解释,伍万里怎样在战争中积累了斗争经验,越来越英勇;怎样通过他的眼睛看到战争的残酷;怎样从一个叛逆、不服输、害怕不被认可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心理成熟、与战友之间建立血肉亲情的真正的战士。
光是解释出来还不够,你还要思考几个问题:
一是我提出的这些论证理由,是否合理?
二是在电影之外,是否还能找到类似的例证?
三是得到的这个观点是否具有普遍性?
电影之外找相关事例。你可以思考“通过磨难、奋斗使一个人成长”,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事情,一定就有很多。
再想一想,你看到的,别人成长的故事,是否也能得到这样的结论。
普遍性,就是观点的正反面。任何一个观点,都不可能全部适用,如果它具有普遍性,一定能从另一方面说明相反的观点也存在。比如,生活在温室里,不经历风雨,就不能使人成长。这样的例子身边也比比皆是。
你还可以思考,有些人生活在温室中,但还是感觉还是比较成功,是什么原因?
第三步:用多种方式,将思考结果表达出来
只有把思考成果表达出来,才可以巩固自己的战果。方式有很多,和他人交谈,参加各种公众场合演讲等等。
我最推荐的,一个是写作,一个是复述。
形成文字的过程,是你进一步梳理思路的过程。有很多事情,你以为自己想明白了,其实头脑里是模糊的,这样模糊的思考,很快你就会忘记。只有把他们连接进你的大脑数据库,才能不断丰富你的思想,让大脑运转速度越来越快。
而通过写作,才能把那一团乱麻慢慢理出脉络,从而把你思考的结果连接到大脑的知识树。
和写作比起来,复述的难度更高。因为写作的时候,你还有思考的时间,还能慢慢修改、调整,而要复述出来,则更加考验你的思想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好消息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的。
每天用5分钟时间,把自己思考到的东西用嘴巴表达出来,最初你很可能会思维短路,口齿含糊,但最重要的是中途不能停,哪怕你说的全是口水话,意义不大的话,也要不停的说,这样才能倒逼你不停的思考。
经常做这样的练习,你的思考能力会越来越强,思维就会越来越清晰,而且,你的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强。用一个月的时间,保证你会让别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