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婚姻就如这幅画,无论谁放手,受伤的都是孩子!多经典的话,多牛的配图。
所以从你选择了婚姻有了孩子那一刻,你就必须拉紧你的绳子,负好你的责任。
要么不要!要么不弃!珍爱眼前人,且过且珍惜!致所有为人父母者!
有一天,同事把这幅图和这段配文一起发给我,并做感慨状。
我打开看了,一时间找不到想说的话,只是简单的说了句:我不喜欢也不认同。
确实很不喜欢这样的说法,但是当时又确实找不到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这几天时而会重新思考,试着从我的角度,梳理自己面对这样观点时候的情绪来源。
2/
先从现实生活说起,相遇,选择,结合,最后呈现的是有了孩子的婚姻,且不说婚姻过程中的孰对孰错,单单是选择之初的自己和渐行渐远的自己就已经是一个解不开的方程式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非黑即白,又怎么能如此决然讲出那句:“要么不要,要么不弃”?
我们都知道,人的价值观是会随着自己的经历变化的,若干年后,会发现当初热烈爱上的是他/她,而此时此刻厌倦的也是他/她。这中间可能不是简单的一句好好维系就能解释清楚的。
倘若真的不爱了,与其两个孤独的人彼此冷对,也许分开也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毕竟这一生我们要对的不仅仅是父母儿女,更是自己。
有些初心不能忘,有些初心又不能强求,每件事的结果都是由初心开始。
3/
婚姻不仅仅是靠拉紧了绳子坚持就能做到圆满的,婚前打磨自己的择偶观,婚后打磨自己的合作能力,都是不可忽略的点。一个人的三观决定他对伴侣的选择,两个人的合作决定婚姻的质量。
比起以爱情为基础,我更愿意相信婚姻的经营需要的是两个人更好的合作,毕竟爱情到底是什么,还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当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说,你舍得为我花钱就是爱我时,男人说不定还在想,你能为我省钱就是爱我……
这样的矛盾是分不清黑白对错的,而用合作的眼光来看待婚姻的本质,可能反而会让人有据可依。
假设真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婚姻选择有误,或者因为经营不善而即将破碎的时候,再说什么“受伤的是孩子”这样的话似乎不算明智之举。
退一步说,离婚这件事固然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那父母在婚内的互相伤害呢?就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吗?
其实,想来想去,有一个观点我认为是对的:影响孩子幸福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站在孩子身边的父母亲对事件的态度。
4/
曾经认识一个年纪轻轻的同事,性格特别开朗,积极热情,对人对事充满智慧和幽默,还不熟悉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家境良好,父母和谐,以为是美满的生活环境让他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都极为稳正的。
后来一次偶然,看到他的入职档案,发现他是跟爷爷奶奶长大,三岁半就遭遇父母离异,按照约定他跟父亲生活,可是由于父亲还有工作,不得已又把他送给乡下的爷爷奶奶带。
说实话,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很诧异,他的情况和我们心里的既定认知不太一致。
终于有一次机会闲聊,他毫不忌讳的说起他小时候的事,原来父母虽然离婚,但他们都很“看得开”,他长这么大,从来就没听过父母亲在他面前抱怨过另一方,更从不见过他们彼此仇视,父母能很正常的面对婚姻的破裂,但同时他们也都能从这种“不幸”中解脱出来。对他也从没“补偿”过,因为并不觉得有所亏欠,反而都很积极上进的把各自的生活安排的非常稳妥……
爷爷奶奶很爱他,爸爸妈妈也都情绪稳定,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童年因为父母离异而不幸。
5/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想问问所有婚姻内长大的孩子,你到底听过多少父母间的争吵和抱怨?亲眼见过多少他们彼此深深伤害?
…………
我在想,孩子真正需要的可能根本就不是父母抓住不放的婚姻,而是一个能让他有安全感的稳定的成长环境,他不用被动接受来自父母大量的负面情绪,不用担心生活随时发生暴风骤雨……
也就是说,复杂的从来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
当然,这里肯定不鼓励离婚,我想要表达的只是,能带给孩子最大伤害的不是婚姻,是面对现实时父母的情绪。
作为父母的我们该考虑的不是为了孩子“熬”过婚姻,是要努力学会婚内合作,营造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家庭氛围,不随意释放情绪垃圾,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和谐比看上去圆满重要得多。
万一有一天,你的婚姻走向不归路,那你首先要做的不是死死抓住,而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别伤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