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时常因为人情冷漠被人吐槽,我却不以为然,在西北城市生活工作,时常陪喝陪吃陪玩十几年的经历告诉我。小城的人情味,在明处推杯换盏,一团和气。可在暗处,它不就是潜规则么?
我们背井离乡来一线城市打拼,举目无亲。熟悉的同学同乡,尽管同在一个城市,却也因为工作忙碌,难得见一面,堵车时段浦东到浦西,燕郊到国贸被人取笑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学位抢破头,房价离谱,看病要排队,买车摇号靠撞大运,上班挤地铁,下班抢摩拜。
小城市岁月静好,人际关系温馨。小镇青年,有车有房,父母安排好的体制内工作,收入不高,却貌似幸福满满。小镇里上低头抬头都是亲戚,街头巷尾都是熟人。孩子入托上学,父母去医院,世世代代的人脉积淀,凡事托关系找门路。
小镇里有咱的七姑八姨,平时照面一定闲扯家长里短,逢年过节,要走亲访友,婚丧嫁娶少不了红包帛金。而上海年轻同事基本是外地人,不好意思麻烦大家去喝喜酒,都在老家办婚事,回公司发个喜糖就完事儿了。
在熟悉的家乡,我们时常呼朋唤友,约饭拼酒,每天不断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喝坏心肝喝坏了胃,人情社会的健康成本无法估量。小城市是熟人社会,没有隐私,人情冷漠是现代社会尊重私权力的结果。而大城市,花钱也请不到酒友。大城市尊重个体权利,统计表明上海是全国平均最长寿的城市。我严重怀疑跟尊重个人习惯,不劝酒的文化有关。
仔细琢磨下人情礼往的成本,首先你要购买人情,才会获得人情回报。小城市的礼金往来其实大家算得很清楚。聚会吃饭,该谁买单,大家心里也都有一笔明白账。人情味儿不但要花经济成本,还有时间成本,因为人情债欠下来,有时可能要还一辈子。
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通常在家乡二三线城市根基浅,家底薄,人脉少,抢不到体制内好工作。大城市凭本事不看出身,外企民企拼能力不靠关系,大城市商业迭代更替频繁,新生行业机会随时涌现,360行,行行出状元,爱拼定会赢。小城市只认体制内,体制外一概低人一等。
小城市,生意生活融资靠人品和关系,人品不好传遍乡里,借不到钱,找不到人帮忙。而大城市金融服务业发达,大城熟人少朋友那里借不到钱,但是信用贷信用卡办理很容易。不想做饭有饿了么,不想买菜有我厨,不想洗衣服有E袋洗。动动住指头,打个电话快递小哥来了,一个大龄剩女,可以轻易得到一切便利的生活服务,而且治安好的不像话,连男朋友都有点多余,她要那么多虚与委蛇的人情礼往做什么?
大城市政府服务公开透明,潜规则的空间小,抢学位靠的是学区房和孩子成绩,而不是领导条子。车牌不好拍但花点耐心和加点钱总有机会,总好过满大街假军牌车横行霸道。医院排队实在耗不起还有特需号,虽然价格贵,但大病重症用一下大家都可以接受。
人情礼往繁复,意味着人情关系有利可图。人情冷漠意味着人情关系效率低,而规则制度至上。屌丝才有机会逆袭,在百年不遇的房产增值大风口,财富升阶,远远抛开在二三线城市岁月静好的小镇青年。
潜规则,人情礼往,是一种隐形所得税,向上输送利益。虽然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贿赂可以提高腐败官僚的官僚系统的效率。但我认为,这会导致交易成本变高,达成交易或协作的门槛变高,肯定不如规则公平的市场经济。
大城市亲友的关系远了,但社群的关系近了。在上海可以找到任何稀奇古怪的社群。在这些社群,我反而更容易找到知音同好,找到归属感。比如在上海,我见过脱口秀俱乐部,话剧社,演讲俱乐部,投资俱乐部,找到举重训练馆,力量举社群。我们虽然不能把握人生的长度,这些充满活力的组织里,给人生无限可能,增长我的能力,阅历,财富,拓宽了我人生的宽度。一辈子活出小城市几辈子的经历和体验。
是的,“人情冷漠”是大城市的美德,人情冷漠才有规则公平。让我们在冷漠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