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缓存的雪崩现象
缓存雪崩一般是由某个缓存节点失效,导致其他节点的缓存命中率下降,缓存中缺失的数据(memcache经典场景,当有一个客户端的服务请求过来的时候,首先去查memcache,memcache里面是否缓存过了这个数据,如果没有这个数据,我们就去数据库查询,如果有这个数据,我们就从memcache里面取出来,然后给它返回到客户端,这是一个经典的查询过程,在这个场景中,缓存中缺失的数据,是因为它的缓存节点失效了,所以缺失的数据将去数据库查询。去数据库查询.短时间内,造成数据库服务器崩溃.
重启DB,短期又被压跨,但缓存数据也多一些.
DB反复多次启动多次,缓存重建完毕,DB才稳定运行.
或者,是由于缓存周期性的失效,比如每8小时失效一次,那么每8小时,将有一个请求”峰值”,
严重者甚至会令DB崩溃.
上图是之前部门的一个缓存的真实现象,具体是这样的缓存的数据设置成为每8个小时失效一次,导致最终的结果是每8个小时数据库的压力就变大一次,每8个小时我们的数据库就会迎来一次请求的高峰,因为之前设置的缓存已经失效了。最终导致数据库的压力变得非常大。
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这个没有完美解决办法,但可以分析用户行为,尽量让失效时间点均匀分布。不用把时间都设置成8小时一次,可以把里面的数据随机分布,比如设置成3—8小时随机的失效,就不会导致数据库的压力变得非常大。
即可以这样:
在缓存失效后,通过加锁或者队列来控制读数据库写缓存的线程数量。比如对某个key只允许一个线程查询数据和写缓存,其他线程等待。 不同的key,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让缓存失效的时间点尽量均匀。 做二级缓存,A1为原始缓存,A2为拷贝缓存,A1失效时,可以访问A2,A1缓存失效时间设置为短期,A2设置为长期,变相使缓存时间均匀一些。
文章来源:麦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