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潇晗 写于2017年有书写作训练营
我永远忘不了二十年前的那一天。
那一天,我这个乡下丫头,经历了有生以来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离家远行,第一次乘火车,第一次看到黄河、大海,第一次见识到都市的繁华……
一
1997年8月30日清早,天还没亮,在母亲殷殷的叮嘱声中,父亲陪我走出家门,踏上我的外出求学之路。我知道,母亲依依不舍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我的身影,可我不敢回头。我怕一回头,便失去前行的勇气。
在开往济南的客车上,我透过车窗,看着窗外快速后退的依依杨柳,想着家中的母亲和妹妹。一股离愁蓦然涌上心头,尚未离乡,便已思乡。
一路上,我时时留意着车窗外的风景。除了首次乘车的新鲜好奇,我更不想错过远眺黄河的机会。车开出一个多小时后,来到黄河大桥。两岸的黄河大堤如同两座小山,将这条高悬的地上河拱卫起来,气势雄伟,景色壮丽,比我想像中的大堤更加威武雄壮。坐在车里,远远望去,黄河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龙,蜿蜒东去。
渐渐地,路两边的楼房多起来,路上的红绿灯也多起来,我们已进入市区,车速慢下来。那时的感觉是济南真大,比县城大太多。
到济南汽车站之后,我们跟随一个路上认识的老乡一起来到火车站。父亲也是第一次来济南,幸好遇上那个也要去青岛的老乡,我们少跑了许多冤枉路。
一番辗转之后,坐上了开往青岛的火车。那是一列老式的绿皮火车,车上的人操着各种口音大声交谈,熙熙攘攘,热闹非常。汽笛声中,火车犹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不慌不忙的往前走着,一站一站的停靠。每一站都有人拎着行礼上车下车。
下午,这辆老爷车终于到达目的地青岛火车站。我们也拎着行礼走下火车。走出火车站,便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大海,蔚蓝的海面,一望无际,波澜壮阔。汹涌的海浪永不停歇地击打着岸边的岩石,细长的栈桥由岸边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远处,几个小小的海岛若隐若现。
公交车站离栈桥很近,老乡把我们送上开往学校的公交,便独自离去。父亲和我都是第一次乘坐公交,害怕坐过站,一路精神高度集中,我也不再东张西望。但是,眼睛的余光还是瞥见了车窗外的繁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完全一副电视中大城市的气派。
二
日落时分,公交车在青岛大学门口停下。
站在校门前,我们以朝圣者般的虔诚凝望着这座依山傍海的高等学府,旅途的疲累消逝得无影无踪。
校门宽阔而厚重,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势和胸怀。我们踩着落日的余晖走进校门,首先看到的便是学校的图书馆。那是一座很大的白色建筑,高高的台阶,.由下而上,恍若学子们的求知之路,有高度,却可攀登。
大门的右侧是一片幽幽郁郁的树林。学校后面是山峰峭立的浮山,落曰的余晖映在山峰上,一片绚丽。学校非常大,一眼望不到边。
我们已错过新生报道的时间,只好先住下,明天再交费报道。
负责迎新的学长,带我们来到宿舍。宿舍楼是一栋栋的三叉形的楼房,分ABC三个区,我们宿舍在A区6楼。宿舍的窗户正对着海,站在窗边,能看到海面上的粼粼波光。
晚上,父亲和同学的父亲一起出去找住的地方。目送着父亲的背影,心头涌过一股酸涩,不知第一次出远门的父亲,今晚会住在哪。
那一晚,在陌生的宿舍里,面对着陌生的同学,我辗转难眠。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却做了一晚上的梦,一会儿在火车上,一会儿在汽车上,一会儿又找不到父亲,最后给急醒了。
揉着朦胧的睡眼,窗外晨光微熹,室内光线尚暗。我才想起这是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不禁怅然若失。
三
天亮后,父亲回来了。我才知道,他们在一个教室里呆了一晚,没舍得花钱去住旅馆。看着父亲憔悴的脸上顶着一对大大的黑眼圈,我差点落泪。母亲经常说父亲不能缺觉,一缺觉跟傻子一样。我赶紧让父亲在床上休息一会,自己下楼买早点。走出宿舍门,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滚落。
上午,父亲陪我办完入学手续,又跑到学校的银行,给我办张卡,把生活费存上。
然后,父亲便准备回家了。我送父亲去公交站。一向惜字如金沉默内向的父亲,竟叮嘱了我一路。
公交车启动后,我望着父亲远去的方向,心里空落落的,又酸又胀。很久之后,我才收回目光,向学校走去。
我已经长大,以后的路要靠自己走。我要为父母撑起一片天。
那时家里没有电话,我不知父亲何时能到家。
后来,母亲说,父亲到家很晚了,没有汽车了,走了很远的路……
那一天之后,我如离巢的雏鸟,展翅飞翔。
那一天之后,父母由中年慢慢步入老年。
那一天之后,很多年,我都不能忘却,父亲离去时的背影。
那一天之后,我便有一个心愿,带父母再去一次青岛,看看大海,看看我的母校。
直到2014年夏天,这个心愿才得以实现。
但是,我依然不能忘却那一年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