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正面管教系统课程(家长班)的第三次课,主题是“了解孩子 破解密码”。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才会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发生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很常见的几个案例:
A.你正在接一个很重要的电话,忽然熊孩纸出现了,要么哼唧唧让你陪他读个故事吧,要么让你看看他手里的玩具吧,要么嚷嚷饿了要吃东西的,甚至还有二话不说冲你哭喊抢手机的...总之,这个小东西就是这么不听话,明明看见你打电话不能顾他,可他就这么不合时宜地出现,故意搅局。
这时,你会不会感到很烦?
B.先是不写作业,熊孩子使尽各种招术与你周旋、磨叽,不是饿了就是铅笔断了,一会儿又要上厕所,再就是要么就是拿作业谈条件,想玩手机、看动画片啦,总之就是磨磨蹭蹭不开工,他写个作业好像是你求他一样。
如果碰见这种情况,估计脾气爆点儿的会怒吼一通,像我这种温和的只有无奈的份了。而你会有多大的耐心任他消磨?
C.再大一些的孩子,开始跟父母走向对立的方向。你不让他上网或者玩手机,他有可能会偷偷地玩,万一被发现了觉得你说得烦就把门一关自己回屋睡觉去了,也有的会明目张胆地跟你对着干,我就是玩怎么滴吧,我看你们这帮大人还能把我咋整了...说我学习不行,我又不是没努力,不行就不行呗。
你看见的“别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自己的孩子这不好那不行你就急呀。如果你已软硬兼施但孩子依然刀枪不入,你是不是会觉得已经无能为力了?
诸如以上情况,作为家长,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种种错误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为此感到焦虑、失望、抓狂、无助。我们为了纠正这些错误,会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打扰别人很不礼貌、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学会自律把学习当做正事,可是得到的结果往往与我们的期望相差甚远。为什么?
根源在于,我们并没有了解到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秘密——也就是他们做出这些行为所要表达的诉求,所以以上我们各种不厌其烦的说教其实并没有真正对症,自然也起不到效果。
为了说明这一点,课上我们这样做了一个体验活动:“家长”站到高高的椅子上(为的是找到平时那种身为家长的高高在上的气势),“孩子”只需跟“家长”重复一句话:“我需要归属感”。家长要分别模拟“无视”这句话和“考虑”这句话的两种反映。结果的差异不多说,各位可以自己试一试。
以上三类案例实际代表了孩子行为目的的4个类型:
寻求关注(A)
寻求权利(B)
寻求报复(C)
自暴自弃(C)
明白了这些行为目的,我们自然会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相应的东西,即
“关注/认可”(A)
“权利”(B)
“公平”(C)
“技能”(C)
关于最后一点“技能”我想特别强调一点,这本来就是我的一大困惑,为此我也曾写过《孩子,你以为课本上的注释是花纹么?》一文,来表达自己作为教育者面对这一类孩子的痛心与无奈。但那不是控诉,所以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忽然发现很受启发。
孩子学习观念错误,也许他真正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帮助他扳过来;孩子学来学去成绩不好也许就是不会学习,那他真正需要的就是帮他、带动他一起尝试学习方法。
而不是仅仅所有的大人都奋力喊着“加油”、“你行”、“坚持就是胜利”的口号,也不是有人非常敬业地站在他后边像赶车一样不停地盯着催着。
不要在乎这个方法是不是原始,让孩子是不是太依赖了,说实话孩子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就是不正常的,他不会学习不能自律,那既然不放弃他就有必要从基本的方面从新学起。
所以我想说:孩子,如果你真觉得课本上的注释就是花纹,如果你也想看看这花纹到底为什么会在那里,我们不妨试着一起研究研究“花纹”,请注意,不是要你自己做,而是我们一起。
以上就是今天课程主要内容的一些记录和心得,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