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刀剪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阳江制刀历史可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清《冯代族谱》载:“......冯大将军生平所用八十二斤峨眉宣锦大刀纳于家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的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葬于阳江北山。这“峨眉宣锦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其后,制刀工艺传至民间,生产各种民用刀。
清初,阳江县城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坊,其生产地点即江城区打铁巷。它的代表作是何传利铁匠制作的“文武刀”,当时国内著名酒楼都在何传利作坊制菜刀。城郊那洛村村民开始制造小刀。二十世纪30年代,县城昌记是生产和销售小刀的专业店,同一时期,梁季芙创制独具一格的“季芙小刀”同这种小刀锋利、耐用、美观,可刮胡须,此在全国小刀评比中获奖,并送世界博览会参展。从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
建国前,阳江从事小刀生产的有300多人。1955年,生产小刀的个体户组成4个生产社,1956年组建国营小刀厂,这是阳江县规模最大的小刀厂,也是国内行业中产值、产量、品种、创汇最多的企业之一,被列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基地企业。1966,又先后成立了一批小刀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小刀、怀剪、民用剪及餐具等。
改革开放后,阳江刀剪业蓬勃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采用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使刀剪产品始终保持优良品质,获国家级多项殊荣,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和出口值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60%和80%。
特别是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在董事长李良辉的带领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创新。经历了五次技术革命,奠定了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这“中国菜刀中心”的龙头地位。从传统手工生产碳钢刀发展到现代化、机械化规模,生产规格上千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刀具产品,集科研炼钢、生产、销售、旅游配套服务一条龙全方位经营的综合大型品牌企业, 产品畅销至全国各地及日、美、加、韩、东南亚、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八子”刀具的主要选材为复合不锈钢、8Cr13MoV、7Cr17Mo特殊钢及3Cr13、4Cr13Mo、5Ccr13MoV不锈钢、由十八子炼钢厂自行研制的特殊抗菌抗腐蚀、高硬度的高级合金钢等钢材。
复合钢、7Cr17Mo、8Cr13MoV特殊钼钒钢、3Cr13Mo、4Cr13 Mo不锈钢的区别:
作为马氏体型的3Cr13、4Cr13不锈钢材,主要特性是:含碳量高、淬透性好,一般油淬或空冷后即可得到马氏体组织,是不锈钢中机械性能最高切削性能最好的钢组。而近年来开发的7Cr17Mo(7铬17钼)、8Cr13MoV(8铬13钼钒)特殊钢,硬度、韧性比3Cr13材料机械综合性能更好,是目前国内做菜刀最好的不锈钢材,硬度可达58(HRC)以上,锋利耐用。
由于高碳高铬钢生产的刀硬度高,修磨较难,要做到刀具硬度高又易修磨,复合钢材就有这种性能。它的特点是侧面材料硬度低,中间夹层硬度高,锋利耐用,更好地起到抗碱、抗腐蚀、防酸、防锈的作用。相对来说,马氏体不锈钢材料含碳量高,则刀具硬度越高(含碳量低,韧性比较好);含铬量高,防锈性能也越好。
十八子刀具所用的钢板材料都是由十八子精密特钢厂经过特殊工艺冶炼和加工锻打而成的,具有硬度高、韧性强、抗腐蚀性能优等特点。经反复进行切削试验显示,十八子刀具与普通的刀具对比,更具冲击力,不变形,锋利度持久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