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成为自己,还是满足他人的需要?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还是无条件的?婚姻的不幸应该从自身还是对方身上找原因?武志红老师的这本书将从心理层面解答你的疑问。
1.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称,人有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饮食与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成为自己。
2.存在与选择的关系就是,你选择,你才存在过。如果你总是被选择,那么你就不曾活过。
3.父母不必太忙于给孩子灌输知识,因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远比这些知识重要。
4.罗杰斯认为,只有无条件的接受,才能令一个孩子感受到被爱。然而,无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你必须做什么,我才爱你”。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把注意力由内部转化到外部,失去对事物本身的原动力,一切行动都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为目标。于是,他现在很容易被父母控制,等长大了,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控制。
5.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描绘说,自我实现者的一个人格特征是,一方面嫉恶如仇,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脆弱又无比包容。这,才是真正的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大。真正的强者,应该是一方面坚强,另一方面,又非常温和、非常富有包容性的。
6.很多人的不幸,看似是别人造成的,其实是他们自己主动参与的,苦难的童年让他们有了一个消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我注定会受苦。有了这个预言,他们会在潜意识力量的牵引下,不自觉的去实现它。如果你改变了你的内在关系模式,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你的命运。
7.我们的一生有四个重要的关系:1.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孤独;2.自己与最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3.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4.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们若想拥有一个和谐的人生,那意味着我们在这四个关系上都要做到和谐。其中,亲密关系是第一关,假如这一关过不了,根本没有和谐可谈,那么其他三个关系也是谈不上和谐的。
8.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只付出不索取,这是某些人变成内向者的一个常见原因。
9.所谓偏执,即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把焦点集中在别人身上,他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他认为问题都在别人身上。
10.关系中,我们忍不住想统一思想,统一对错,即达成看法上的一致,好像这样的关系才能维系。但实际上,我们是两个人,看法上不可能一致,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在所难免。这时,不必非得与对方闹,你可以很清晰的告诉对方,我有这样一个立场,在这一点上我很坚定,但并不意味着,你是错的,我也尊重你的立场。
11.实际上,自在随心地活着,一样可以收获成功,甚至是更成功,远远超越使用各种策略所能获得的。
12.马修斯写道,人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一个人感觉,他欠了你的,他会倾向于忘记你。相反,如果你欠了他的,那么他会一直记住你。
13.在自由恋爱时代,只要爱人不是你被迫选择的,那么爱情中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你主动选择的。所以,只要是自由恋爱,就应该试着不谴责对方,试着从自己身上找答案,然后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最后,我再次强调,尽可能的远离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的人,除非这个人有自省的能力。一个内心较和谐的人,会愿意自省。
14.一些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但同时又特别有心计的人,会出现极其可怕的分裂:在外面简直像个圣人,在家里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15.判断一个人内在关系模式的最好办法是看他的亲密关系。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糟糕,但和亲人-尤其是配偶的关系平等而和谐,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健康的,他对外人的糟糕态度,可能是理性学习的结果,改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好,但和亲人的关系充满冲突甚至仇恨,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有问题的,并且这一点改起来相当不容易。
16.以前的恋人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有至少一般的责任。
17.自省能力是最重要的人格特质,如果有人就我该找什么样的恋人这一点提的建议,那么我要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一定要找一个有自省能力的人。如果一个人缺乏自省,拒绝自省,那么,他那些看似美好的做法中,一定藏着危险的潜意识陷阱。
18.我们活着的终极目的,是成为自己。自由最重要,而自由即选择,我为我的人生做选择,就是自由。
19.我们要永远保留对人生的选择权,永远拒绝任何一个人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因为那个人不管多么贤明,他一定仍然是个凡人,他仍然一定会谋他的私利,而最大的私利,其实不是钱财名利,而是权力,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