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于同我一样上班的人来说,“年”似乎已然完结了,就连最能突出“年”的气氛的炮竹声,也已不像先前那样频繁了。最近,偶有听到,第一反应也多是谁家结婚之类了,我似乎已经感受不到年味儿了。
我家,是在离市区并不算远的小县城里,虽相隔不远,但总觉得比起市区,家那边年味儿还是浓一些。
过年前一周左右吧,市区里已明显感到路人少了很多,让本来就显得萧条的路上显得更加的萧条,风也似乎大了不少,走着的零零星星的几个人,也都是裹着身子,低头前行着。反观家的那边,大街上似乎凭空就多了几倍的人。人行道上也满是摊贩,吆喝着,虽然冷到两手不愿从合着的袖筒里出来,虽然冷到很难原地站着不动,但脸上还满是喜悦,同旁边摊位同样动作的人聊得欢喜。
家那边,有一条不算长的步行街,每逢这段时日,那边是看起来格外“红火”的,满是喜庆的挂件摆饰,红彤彤的一片,就连周边的小摊小店也沾染着这氛围,一同喜庆着。还有在十字路口边的人行道和小广场上,也有很多跑来边写边卖春联的,也为这“年味儿”添了一笔,让人实实在在的感到过年的欣喜,而非“又荒废一年”或是“老了一岁”的感慨。
大年三十那天,这小小的县城,会渐渐的沉寂下来,一改前几日的热闹,到了下午四五点时,街上已鲜见行人了。记得几年前,回家之时便是大年三十这天,下车之后,想着吃些东西,却没有一家店是开着的。无奈,就只好多走几步,回家再吃。
我想只要是团圆着的一家,每当这一天,家里就会好好准备一大桌,家人都围坐在桌前,满心期待着“除夕夜”。“阖家欢乐”这个词,在这个晚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于我家而言,除了摆一大桌的美食,除了那些祝福的话,除了从祖上沿袭至今的习俗,最重要的便是同父亲划拳喝酒了,每年都会在《春晚》的陪同下喝的尽兴,但《春晚》具体演了些什么,却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于我而言,无论是怎样好看的节目,当时只要一瞥也就足够,剩下的,他日还可以重温,而当下却是转瞬即逝的,过后便只能是回味。有些记忆,虽是转瞬,却铭心而记。有些人说,所谓的“活在当下”便是要在当下奋发努力,为自己的将来打拼,享受生活什么的,等将来“功成名就”之时,尚且不迟。可我想说,有些事,是万不能等的,譬如尽孝之类,旅行之类,再者,所谓“功成名就”是如何定义的?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或是标准,大有很多形式的“功成名就”是无法以世俗来看待的。我想,我所理解的“活在当下”是在我该做怎样的事时,我正好用心的去做这件事,不论结果如何,重要的是用心、用力的去做,这才是我认为的“活在当下”。
而家乡的“过年”,近些年也有些许让我觉得“不适”的地方。
不知从何时起,突然就有了“团拜”的风气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其实,这“开发”出团拜的人的心思,是可以揣摩的——面对众多的同事,或是许久才能遇见且短时间很难再聚的好友,团拜,实在是一项很好的决策。但对于大多数“寻常百姓家”来说,本身便没有多少亲戚朋友,却因嫌麻烦也跟这风气,“团拜”起来,这一来二去的,很多人家便从大年初一就着实开始“休息”了,年前囤的一些食材和主意,也因这“团拜”而搁置了,后来,也就忘却。这“年”至此,也就只是名义上的了。
我尚不知晓的,还有一点,就是“嫌过年麻烦”的人,却总是能说服大众,进而团拜来达到自己的想法,既然如此嫌麻烦,为何还要年前准备?既然如此怕亲朋到访,又为何屋里屋外细心收拾?既然无人庆贺无人祝福,又为何准备新衣,将自己多番捯饬?倘这些只为一年一度的“大扫除”,与春节无关,那有何必将如此众多的事堆积到一起,一并干了呢?
市区的公园、广场上,因为过年而装点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彩色的灯,摆着各式各样的造型,各式各样的人在这之间穿梭着。往日觉得挺大的广场,却觉得只需几步就没什么可看了,穿梭于此的人,又有多少是因这“团拜”之类,而自觉寂寞,跑来这里来寻求些“年味儿”的呢?像我这样的,恐怕有很多吧?
远处的霓虹灯还在迷迷瞪瞪的,看的人直发困,忽而吹起一阵小风,并不觉得快意,落在树上,窸窸窣窣的,年味儿,看来实在不是从这里能够看到的。
等到我们的下一辈长大时,他们对待过年是否还同我们儿时那样欣喜,这“年味儿”是否还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