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每周都要往返一次H市,遇到梅雨季节时,常常出现交通大拥堵的状况,原本只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经常塞至三个小时以上,一种想要回家看孩子的迫切愿望与不顺利的乘车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让我的内心滋生崩溃情绪,我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结束奔波的日子。
有一次跟北京的莹聊天时,忍不住向她大倒苦水,说自己早上六点半起床,如何如何的困与累,每周还要在两座城市之间经历身心煎熬,她轻描淡写地说,我天天都是六点半起床挤地铁上班,我好奇地问她起那么早睡眠不足,身体如何受得了,她说她家位于地铁始发站,一上地铁就开始补觉,下车了再倒一趟公交车到公司上班,原来改变不了现状,就只能通过其它途径去弥补。
从那以后,我会提前在网上订好车票,下班时为了避开从公司到长途大巴站的交通拥堵,我算好时间,选择了乘坐摩托车,这样不会错过大巴发车的时间,也可以避开高峰拥堵,还能保证在规划的时间内顺利到达H市的家中看望孩子,能很大程度降低延时带来的舟车劳顿。
我也不再向任何人说起自己的苦,因为我明白别人不是我,自然无法与我感同身受,也不能帮我解决问题,所有的结果都是当初自己的选择造成的,最终当然只能自己承担并慢慢接受。
春节后,又逢招聘旺季,为了分担HR的压力,领导与我商量后,将几个职位分配给我,只是表明了职位如何紧急,要我暂时承担这项工作的理由是我前期做过,对公司和产品都比较熟悉,有利于把握人才的甄选,其二对行业比较了解,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才招聘到位,以免影响后期公司整体战略的推进,我没有任何的犹豫就揽下了这个活。
实话说,我手头上也有相应的重要工作需要同步开展,领导很清楚,但他希望我两者兼顾,言语之间能感受到寄予了厚望,可想而知,我心理压力并不小。
在不影响我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每天会见缝插针地在各大招聘平台搜索简历,也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专门攻克相应的职位,与面试者通过电话和远程的方式深入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周内找到了几个职位的人选,起码为打仗准备了枪林弹雨,而不是赤手空拳。
在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我才松了一口气。
人才需求方夸奖我找人很精准,我说在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加上努力才会见成效,否则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尽管晚上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打电话比较安静,效率也会更高,但也会担心没有效果造成做无用功,一方面无法向领导和用人方交代,另一方面,无法向自己的付出交代。
任何事情,人们普遍喜欢关注结果,而鲜有人关注过程有多么不堪,恰恰漫长的过程更考验人,没有几个人会无事献殷勤地鼓励你,给你力量,大多数时候,都要靠定力和耐力,挺住了,就翻过去一页,挺不住,就前功尽弃。
前几天,有一位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公众号给我留言,说自己当初完全是为了顺父母心愿选择了不喜欢的医学专业,临近毕业实习的日子,一点都不激动,反倒感觉如临大敌,想改行,却不知道要干什么,我说那既然还没有想清楚就不要冒然行动,因为一旦开始,接下来就等同于枯燥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等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了,再行动吧,况且才刚刚毕业,没有任何的负担,可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不要在不喜欢的领域跌跌撞撞浪费时间,再花更多的时间去掉头和调整方向,除非你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折腾不完的青春。
没有方向的时候,别人只能给你建议,无法给予你力量,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自己。
有一位在德国开店的朋友告诉我,她刚到德国时,除了会中文和一点蹩脚的英文,对德文一概不知,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关,她用了一年的时间把自己从一个小白变成一个能讲地道德语的人,当然这一年,她毫无收入,全靠以往的积蓄生活,还要忍受亲人的百般越洋电话“关怀”,就差直接到德国押她回国了。过了语言关之后,她就在德国寻找供应商和货源,开起了网店,遇到过一些难缠的客户,也遇到过淡季的冲击,无数次萌生想放弃德国回到国内打拼的念头,但一事无成的回国算什么?她决定给自己一个期限,如果在德国十年内都混不好,就心甘情愿回国。
有了这个目标,她恨不得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变成四十八小时,自己主动走出门寻找货源,并多家对比,保证每样商品都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有足够的利润空间,那几年,她活在别人眼里满是掘金的国外,也活在自己深深挣扎的内心里,就在她到德国生活即将十年的时候,终于可以靠做网店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每天也可以学西方人在傍晚时分遛狗遛猫了,看起来日子的确光鲜亮丽了很多。
她说,这些年,有无数个可以放弃的理由,但在最难的岁月里,都靠不甘硬生生地扛过去了,回过头来看,一种强大的支撑力量是源于内心对生活的期许,因为还没有见到美好的模样,所以不愿意放弃当下苟且的生活。
我们的教育观一向崇尚鼓励,这使得我们很容易习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坦然接受鼓励,在遇到更多更难的问题时,也渐渐地失去自动自发的解决能力,内心的勇气和激情也很容易瞬间瓦解,请记得,别人给的力量,我们最多只能借力,永远无法变成自身持久的力量,只有内心永远有目标,才会产生真正的内驱力,这种力量的根源才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