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先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然后,我们来唠嗑唠嗑“学习”这件事儿呗。
关于学习,古人有自己的智慧:“活到老学到老”。
而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一词也包括了“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是啊,“学习”贯穿了我们的一生,却也经常被忽视。
就如在我加入小灶群之前,我思维里的“学习”只是一个简单的输入过程。以为把外界的知识塞进脑海里就万事大吉,却忘了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
只学有什么用,你要去做呀、去用呀。
有人说那我前二十几年不是白学了吗?
但我很庆幸,我只白学了二十年,还有五十年甚至八十年可以用正确的学习姿势。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姿势呢?
输入——处理——输出。
输入的重点,是把知识理解透彻;
处理的过程,是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本领;输出环节,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
输入就是我们在吃东西,蔬菜会吃、水果会吃、肉类也会吃;
处理的过程就是身体吸收的过程,身体吸收的才是营养;
输出,就是要检查身体健康的程度了。
那怎样让学习的姿势更加完美,更有利于我们精进呢?有三个方法。
01 概念法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概念法”,但却没有重视过它。
在学习新的不懂的词语时,我们一般会先了解它的概念。因为“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概念法”分为两步。
第一,对概念进行定义。
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教授问兰彻“机器”的概念。
兰彻说:“机器就是减少人劳动力的东西”。
虽然教授不满意,他需要教科书般的标准答案。但是兰彻无疑学会了用少量的文字去解释清除某个词,甚至某件事。
有些时候,书上能把某个词或事件的概念解释的很标准。你能直接运用那是再好不过。
但如果碰到书上没写的事情,你有可能会茫然,因为你不知道所谓的“概念”。
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去阐述。如果能坐到简洁有条理的话就再好不过。
毕竟每个最开始的“概念”也是某人阐述出来的。
第二步,描述这个概念的应用场景。
兰彻在被要求对“机器”的概念说具体时,他是这样说的:
夏天天热,只要按下按钮,就会产生气流。电风扇,就是机器。
和远方的朋友聊天,用的电话就是机器。
计算机一秒百万次换算,计算器也是机器。
我们被机器所包围,无论是小小的笔尖还是裤子拉链,全是机器的。
兰彻在给机器下定义之后,将机器联想到生活中,两者相结合,不是更容易理解知识么?
02 模仿法
模仿,想必大家也很熟悉。
当我们喜欢上某个事物,就会模仿。
比如喜欢柳体,我们会临摹模仿,想让自己的字写的更好看;
喜欢某个明星,我们会模仿他的穿衣风格,想让自己也能那么美;
喜欢简约的家庭风格,我们会模仿颜色或者物品摆放……
学习也是一样的。
当你学习新事物的时候,与其瞎比划,不如先模仿那些牛人的做法。
就如写作这件事,当你无处下手时,如果有喜欢的作者或是写作风格,那就先模仿,再超越。
值得注意的是,模仿不能沦为抄袭。
模仿的最终目的是学而不同,甚至独树一帜,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
模仿中成长,创新中成功。
我们需要模仿,但不能一直模仿。
模仿的最终会变成千篇一律的东西。但若是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去创新,那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最后脱颖而出。
03 限定法
最开始学习的时候,输入的知识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的。但输出,限定一个方向就好。
例如考前复习,我们要每个知识点都要复习到位,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考试。当真正考试的时候,知识点也就那么几个。
当我们将学习转化为行动时,要给自己加个限定,专注于一件事就好。就和激光一样,把心聚焦在一点上,这样才能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学习所获得的成就谁也拿不走,是你的就是你的。更何况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会让人着迷!
学会学习,让我们的学习之路更加顺畅。
看到今天猫叔的晨读题目《精进之路没有假期,一套方法让你学会学习》,就想和大家叨叨,更何况内容又帮我纠正了先前学习的误区。
白天陪陪家人过完端午节,吃了好吃的豆沙粽子。晚上规规矩矩地完成迟到的感悟。
最后,依旧祝愿大家端午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