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回老家探亲,在家住了近三周。同学亲友好久不见,一起吃饭喝酒是最简单直接的叙旧途径。自从十多年得了严重的关节炎,也基本把酒戒了。这几年,身体基本恢复过来了,不再滴酒不沾。喝了几场酒后,我发现酒桌上缺了一样东西,青红酒。
青红酒,是老家永泰的人们用糯米及古田红粬酿的酒,色泽青红,故被称为青红酒。
青红酒,代表着喜庆。逢年过节,逢有婚嫁或小娃满月等喜事,青红酒是老家酒桌上必不可少的。用来装青红酒的酒壶通常是锡壶或瓷壶,并配以同样材料的小酒杯。酒桌上把壶的一般是辈份稍小的会喝酒的汉子。酒过三巡,汉子们就开始划拳,你来我往的划拳声让酒席达到高潮。这时,一切都是红的,桌是红的,酒是红的,汉子们的脸是红的,充满着喜庆。
青红酒,也有养身治病的功效。青红酒,在老家也叫“月子酒”。人们相信它能补血气、驱寒气。生了娃的女人们坐月子,每天差不多要吃半只鸡或鸭。鸡和鸭都是炖的,炖的时候青红酒是重要的佐料。坐一个月子下来,通常要吃掉二三十斤的青红酒。
小时候,若是淋了雨或是有了点感冒的迹象,阿嬷(方言中“奶奶”的叫法)就会拿带须的葱头和大蒜加少许油炒完后加水加米粉(用米做的粉丝)煮一碗热乎乎的汤粉,再加少许的自酿的青红酒,让我吃下。吃的时候,她会坐一旁看着我,叮咛着:“慢慢吃,把汤要喝完。吃完后就去床上躺着,盖好被子。出了汗,病就好了。” 吃完,睡一觉,出一身汗后,寒气也就被逼出来了。
家里来了客人,青红酒是待客必须的。记得小时候,来客通常是阿嬷娘家洋中村或阿公(爷爷)老家溪南村的。最常来的是阿公的老朋友阿顺叔公。阿顺叔公一来,会带来乡下的土产,如板栗、花生、地瓜干等。阿嬷和阿公高兴地招呼阿顺公进厨房,让他在餐桌坐下,阿嬷会先从待客专用的茶叶罐里抓一大把茶叶,拿一个大搪瓷杯泡茶给阿顺公。阿顺叔公和阿公聊天时,阿嬷就去煮茶油面。面是我们福建特有的长寿面。煮的同时,阿嬷会热一壶青红酒。茶油面和酒端上桌后,阿嬷先给阿顺公斟上一盏酒,再往面上浇一圈的酒。顿时酒香四溢。
阿顺叔公照例是说:”不要这么客气啊,都是自己人。怎么这么客气呢?“
阿嬷总是说:”没什么好吃的,你将就吧。“
阿顺叔公边唠着“煮这么多太浪费了啊”边吃了起来。爷爷和阿顺公都爱喝酒,都是拿起酒盏“嘬”一声一饮而尽,然后舒坦地长叹一声。让在桌旁玩耍的我嘴馋地直咂嘴。
少儿时的这些往事的细节大都不记得了。也不记得第一次喝青红酒是什么时候。也许是我10岁时候的那个春节吧。春节里的一天,受不了酒香的诱惑,我偷偷地喝了一杯青红酒。过了一会儿,就醉了,碰到家里的大人就鞠躬,要红包,丑态百出,也惹得家人哈哈而笑。
这次回乡发觉了酒桌上青红酒的缺席,让我在记忆深处挖掘关于青红酒的蛛丝马迹。在记忆的深巷中,我先寻到的是那酒香,顺着酒香,穿过喧闹的酒席,找到了阿嬷忙碌的身影和充满爱的叮咛,找到了那淘气的偷喝酒的小孩。
我寻思着明天打电话给老妈,也许她能告诉我更多关于阿嬷和青红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