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論》開篇即言:"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書法于古人,是格物修身第一事也。『每臨碑帖,思緒猶著於毫末之內,感觸每游於恒宇之間』。殫精竭慮,始知流傳之法度。夢筆生花,方覺意會之風範。
《書譜》述曰:“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相由心生,妙如天成』,非文章不能述其志,非書法不能達其韻。
/
臨
書
/
『習字臨書,是求筆意之自由』
『如無苦功,則難於駕馭意象』,縱有天賦,亦如啞不能言、盲不可視。筆力不達,每至於違心,長篇未盡,幾至於枯燥。故而不可不正心誠意也,正心則不至於忘乎所以,誠意則寄託神識每有新知。
/
品
字
/
『品字問形,務求其骨氣,流連其神韻』
人有千面,字有萬端,街市攘攘,形形色色方為人間。洋洋灑灑,歷代碑拓,變幻莫測才是書魂。著墨而屬文,文皆關心。蘭亭序之妙處,即是處處彰顯風骨。一詞一句,往往關乎命運,一字一劃,每每衡量意境。
文章書法相得益彰,本自一體,出之於衷而形之于文墨,仿佛一時一地之悟道,天光乍現,甘露澤野。予偶聞論曰,古之技法遠不如今,故而今書勝古。然書法之優劣,非唯技巧之嫺熟,又以傾注絢然之靈明,此書法所以動人之處也。其書寫之時,必自有感觸,方可觸及人心。『若非如此,則雖有其形』,實無其神,縱列瓊宇之中,亦當黯然無光。
/
識
心
/
『故而書法之道,在於執著天真,法乎自然』
虛空之中,開闢蒙鴻,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因之可觀道。然則閱歷不同,天賦各異,境界千差萬別,然則何謂正途,何謂優劣。南轅北轍,是崇慕世俗,不識本心。歧路亡羊,覺天地之大,難觀萬念。
坐而論道之徒,雖綿綿不絕,然盡述古人。起而臨池習書者,池水盡墨,猶未能達其志。北宸絕遠,仍舉目可見,心途渺渺,縱然孜孜而求,亦不過管窺蠡測,不可盡知。『縱雖聖賢,會當其時,僅偶得一二,或曰有如神助』,一旦時過境遷,則難覓其蹤。如同詩詞,佳句仿佛天成,非刻意可以及之。
時近冬至,微風若止,室猶微寒。觀帖品字,如識人也,氣象文采,現諸形上。舊時書信常語,見字如面,字體流傳,文具相似,然而落筆,人人皆不相同,字猶鈐印,唯有心知。相別甚久,手書尤為親昵。而今觀古人墨蹟,一如故人,『雖相隔千年,似得意會之妙語,頓覺清朗』。
貼曰:“快雪時晴,佳。想安善。”
|圖:淺喜 |
|文:淺喜 |
|器物:淺喜 |
---- THE END ----
文图浅喜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