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是一种"感应"的能量,召,是一种召唤、吸引的力量。所以,感召,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感通影响。
通过感召,生命吸引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生命唤醒生命,生命支持生命。
有的感召,是无意(识)行为,有的感召,是有意(识)而为。
无意(识)行为,是自己的言行举止自然会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和吸引,自己不知道。
有意(识)而为,是在主动意愿、主动意志驱动下的主动行为。由于加入了主动意愿、主动意志,而更加有力量,目标性更强。
一个事情的完成,需要两个力:愿力和能力。反之,一个事情的不能完成,要么是愿力不够,要么是能力不足,要么是二者都缺。同样,感召也需要这两个力:感召的愿力+感召的能力。
感召的愿力,就是在自己成长,获得幸福快乐的同时,产生的一种"想要支持他人成长"的愿力。这样的愿力,其实就是一种菩萨心肠慈悲心。慈,是发自内心的希望他/她好,悲,是发自内心的不希望他/她不好。同时,愿力的产生,还需要你自己发自内心的认识到"感召"的重要性:这可是救人之"性"命啊!这是真正的救命啊,这就是把人从苦海旋涡中救命出来啊。
而感召的能力,本质上是影响他人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哪里来?从自己的改变来。所以,要想感召他人,首先要改变自己,让他人能够看到你的改变并由衷赞叹你的成长,他人自然接受你的感召,这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
同时,影响的力量,还需要你主动的行动,也就是主动意愿驱动的主动行为,同时具有主动的目标与主动策略,而不是随便说一下,做一下,"行不行看缘分吧"。比如盖含老师感召家人、韩雪儿老师感召身边园长,都是通过主动愿力+自我改变的影响力+主动目标+主动策略而实现的。
所以,感召不是说教,不是形式,也不是任务,更不是命令与逼迫,而是一种愿意影响他人的愿力和经由自我改变影响他人的力量。
原来,感召他人,其实就是感召自己。看起来是在帮助他人成长,其实是在帮助自己成长。
原来,感召是"借用"他人的地,给自己种下一颗颗成长的种子。
感召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影响有影响的人),自己的收获越大。
您,做好感召的准备了吗?您愿意主动生起这样的愿力,并主动建立这样的能力吗?
愿以上这段感召能够感召到您的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