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离人泪。在中国传统文学里,这个意象已经被固定为了某种并不欢愉的情绪。因此,每逢雨天,便觉伤感。漫天纠缠的纷纷扬扬,总弥漫着惆怅甚至哀伤的气息;丝丝缕缕的透明丝线,总勾勒出难以名状的暗晦情绪。
似乎有什么被多愁善感伤春悲秋的我们无意或刻意地遗漏了。那便是,雨天过后,总会放晴。这是否意味着,雨,其实象征希望,象征另一种开始?
如果有人认为《借着雨点说爱你》是在叙述忧伤,我恐怕自己难以赞同。虽然全片雨声淅淅沥沥始终不绝,虽然天空很多时间呈现阴暗忧郁的样貌,虽然关于雨季的播报不断不断闪回,虽然那些或明亮或暗淡的眸子都被雨浸湿了,虽然,虽然主角们最终亦没有获得一般意义上的美满如意,但我始终记得,那些用明媚镜头肆意张扬出的温情和暖意,那些细腻得让人反复回味的幸福细节。包括大朵大朵的黄色向日葵,包括小小的红色雨伞,包括温柔的白色裙裾,包括一个个倒吊的晴天娃娃,包括锁在铁盒子里的日记本,包括铭刻着满满的爱的绘本,包括记忆着彼此体温的笔,包括紧紧相携的手,包括唇边缓慢绽放的满足微笑,包括带着微笑的离别和充满惊喜的重逢。
这个关于雨的故事,仿佛想让所有看客一起,见证一场在雨天盛大绽放的完整幸福。
接着便请容许我,在细细洒落的雨里,把那些零零碎碎,被时光翻来覆去的爱的线索,刻板而俗套地加以拼凑。
幸福的开端,是青涩美好的暗恋。寻常的是暗恋,不寻常的,是原来彼此早已都把对方藏进心内最柔软的角落。在每一个他和她同时出现的场景,眼神顾盼,碰触,缩回,身影犹疑,交错,回转。
其实少年们的爱并不轰轰烈烈千回百转,却别有一番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之韵。他看似无意,却总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默默地把她在人群中找寻;她看似无心,却总在他并未留心的时刻为他做出冲动莽撞的事情。那是多么美好的年岁,又是多么蒙昧胆怯的他们——蒙昧到无法想象今后的厮守,胆怯到无力想象今后的离别。
幸福的过渡,是两人终于鼓起了见面的勇气,即便用的是那么蹩脚的借口。一次纯纯的约会,47封满载思念和渴盼的信笺,还有那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初次牵手。她说,好冷,然后把手放进他的口袋。而他,笨拙而害羞地,也把手放进口袋,与她的交握。这刻骨铭心的牵手在他们的生命中前前后后发生了三次,即便后来她失却了记忆,也还能凭借这样的心动,重新与他相爱;即便后来她不得不离开,也还是凭借这样的温暖,给他留下足以回味一生的圆满。
因为那般痛苦的原因,他切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幸福自此而止了吧,他如此忖度,却未料及,一身白裙的她,温柔地笑着走来,告诉他他们一定会幸福。话音轻浅,简单的誓言却镌刻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他不懂这笃定和自信从何而来,满眼只看得到向日葵开放得那样硕大而热烈,如同他满心硕大而热烈的幸福。
他们结婚了,后来,有了可爱的孩子,再后来,幸福的故事迎来了转折。是那么老套,却老套得令人痛彻心扉——她的生命终于画下句点。惶恐的眼,是幼小清秀的孩子,紧拧的眉,是兀自站立的她。他们,一大一小磕磕碰碰的生活开始了,却因为有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空缺,而始终难以适应。单纯如孩子,以为妈妈回到了亚凯布星,终有一日会再回来;沉痛如他,坚信自己的妻子会随着雨点重新降临。
他们始终小心翼翼收藏着自己的伤痛,然后,怀抱希望,等待雨季的到来。
在幸福的终章,她回来了,在雨季里。虽然忘却了一切,却真实地出现于父子俩的生活里。他们重新互相了解,重新分享彼此的爱和温存,重新描绘幸福的轮廓。但是,这漫长的雨季,终究会过去……雨季过后,她消失了。但是雨季过去,晴天到来。在片子的最后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雨季,象征着晴天,原来逝去,象征着重生,原来伤感,蕴含着希望,原来离别,并不是结束。原来这一刻的结束,是为了下一刻的开始。原来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都有勇气去开始和结束一场幸福,而每一场有爱的幸福都无关结局。正如圣经上所说: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这个片子其实还有一个也伤感得很美的名字,唤作《现在,好想见你》。这个“你”,可能是指男主角巧,可以理解为女主角泠,也可以认作他们的爱情结晶小佑司。好想,地想,见到你,把爱给你。这是多么美好的情绪。让我深深感动的是那一幕:她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笑容温和,眼神坚定,飞扬的发梢是她无声的话语。她说,佑司,爸爸妈妈是为了你而相遇的。巧,佑司,你们等着我,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