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看过武侠小说或者动作片的人都知道,武功高强的人,不仅要学习武术,如独孤九剑、龙爪手,更要注意自己的内功修炼,内功的修炼靠的正是一套心法,少林寺的《易筋经》、张无忌曾经修炼的《九阳神功》正是江湖中不可多见的心法之精华。
写作和习武有着共通之处,不仅讲究技巧,更要注重心法的修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花叶与枝干,支流和主流。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在书店里看到许许多多关于讲述写作技巧的内容,可是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写作心法的修炼,所以我借此机会问一句,你的枝干和主流在哪里呢?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重要而且有用的东西,却因为它的作用表现得不够明显和直接,因而遭到人们的忽视,当人们回过头来却发现,当初的自己太过于心急了,甚至有些愚蠢!
回到写作这件小事上来,若问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心法?稍安勿躁,我们逐一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写作不是硬着头皮凭空想象,而是来料加工
我相信大家至少人认真地看过那么几本书,古今中外的,或多或少,如果让你找出一位自己崇拜的作家,你甚至可以很轻易地说出五六个,至少也能说出学校课本上长盛不衰的几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我们就说李白先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你可以知道它的成就来源除了“铁杵磨成针”的励志故事,还有就是将《昭明文选》进行三遍模仿,《昭明文选》大致有一千篇文章,三遍的数量则是三千篇,而每一次的模仿都是在进行原始素材的积累,什么好词佳句也就牢记于心,需要用到的时候,喝点酒带着七分醉意和三分清醒,挥毫便是佳作一篇。
就此,有人进一步解释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从未涉及唐诗的朋友,他八成会误以为那是你自己所作,翘起大拇指作膜拜状!
就连近代的高产作家鲁迅先生也是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和积累,简单举个例子,《二十四史》,你看过吗?没有是吧,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读到鲁迅先生的文章,你会感觉很深刻了。
我想你也应该知道任何一位作家必然在家里有着大量的藏书了,你再看看自己的房间里,枕头边上,除了手机、电脑,还有没有一个书柜,如果没有,说明尚未开窍。
有的人可能产生疑问:难道创作的就是把别人的进行转述吗?仅仅是充当一只鹦鹉的角色?非也,非也!
写作是来料加工,这里的“料”有着三种不同的水准和层次:
1、最直接和最初级的:通过搜索和查阅整理的内容
2、间接转化的:自己的经历和切身体会
3、最高级的:通过个人的思考以及长期酝酿的想法
当你咬碎笔杆或者苦苦守候键盘写不出东西的时候,说明你的需要加料了,需要去阅读和搜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需要去经历和体会更多的事情,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一些问题!
二、什么都不要想,只管去写
如果李白创作时考虑自己的版权,以及写作的收益,我相信“诗仙”的位置会有其他人来进行顶替。
很多人写上一小段时间就没有继续下去,往往是因为想法太多。
想着自己写的不好,不好意思给别人看;
想着会有多少人关注自己你的作品,到时候是应该得意还是失望;
想着我能不能实现心中的那一个作家梦,应该喜悦还是悲伤;
想着……
OK,想法真TMD多!
你要知道,你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练习写作的时候,把你的心思放在那些没用的方面,就不能集中在写作上,更可怕的是,有一些事情会让你越想越累,越想越觉得有压力,当你刚刚写完三五行字的时候就已经心力交瘁,甚至气喘吁吁。
请记住,这是一套心法,它的修炼风险和电视节目里的一样逼真,切忌一心多用,否则容易“走火入魔”,不好意思,我用了一个很语意重的词语,但意思是简单明了的:不要想那么多没用的东西,只管去写!
三、越写就会越顺手,越写就会越好
很多作家,当他的第一部处女作发布之后,接二连三会有更多的书籍出版,“等著跻身”这个词就是这样诞生的。
因此,任何一个想在写作这件小事上有所突破的人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写,无论长短地写,不分春夏秋冬地写,像传说中王安石那样地写。
话说王安石在少年时有幸遇到一位特别注重心法修炼的老师,这位老师当时给他设置了一个目标,让他写断一百根毛笔。估计当时的王安石也是个单纯可爱的人,还真的去做了,天天写,夜夜写,当他写到第99根笔的时候,也就是他中进士的时候,那一年,他还不满21岁。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多写,持续地写,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写的很顺手,很爽,写出来的文章别人看着也感觉好,感觉爽!
我至今依旧记得《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当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以一人之力,挽救明教众多教徒于危急时刻,仰仗的内功心法就是《九阳神功》,那么你的写作心法又是什么呢?修炼到什么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