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离别科摩罗
为期两年的科摩罗之行,就要结束了,如今踏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观光,对国人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有幸能到科摩罗这样偏僻的小岛国,能够在科摩罗从容的领略其无以堪比的自然景观,那未经修饰的原生态的热带雨林风貌,赤道地区白天湛蓝的天空,夜晚深邃的星光灿烂的茫茫星空,能够在热带海洋里亲眼目睹五彩斑斓的珊瑚,酣畅淋漓的畅游在清澈见底的印度洋温和的波涛中,有众多小鱼陪伴在四周,游泳时仰望天空,茫茫大海与天融合成广阔的穹庐,回望岸边云雾缭绕的卡尔塔拉山脉蜿蜒岛的南北,被郁郁葱葱的椰林覆盖,远山默默,近山黛黛,宛如人间仙境,能够欣赏到如此梦幻般的绮丽景色的人,那还真不多。就要离开这美丽的海岛,思绪万千,我躺在青翠欲滴的芭蕉树下,身下是柔软的沙滩,来自印度洋的海风轻轻拂面,我由衷的感谢命运的惠顾,能让我这个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的蒙古高原,温带季风气候里成长起来的人,连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越过高山大海,来到非洲偏僻的小岛,享受赤道阳光的炙烤,受到热带海洋性气候的抚摸,闻到依兰依兰花的芬芳,聆听印度洋的昼夜不停的涛声,这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人生机遇啊!现在我就要走了,科摩罗美轮美奂诗情画意般的自然环境,使我流连忘返。离别善良朴实的科摩罗人民和朝夕相处的黑人兄弟,告别象征中科两国友好往来的科摩罗广电中心,抬头仰望着科摩罗广电中心楼顶上的用来专门接受中国电视节目的卫星天线,它把中国人民对待科摩罗人民的深情厚谊,以中国高清数字电视节目为纽带,传播到科摩罗千家万户,使得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所取得,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传遍天涯海角!
在这即将离别的伤感时刻,回顾来到科摩罗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对技术工作一窍不通的我,居然在这个无法回避,无人相助的情况下,历经痛苦曲折的心里历程,忍受坎坎坷坷跌跌撞撞独自拼搏的那一份感受,终于圆满的走完了两年的荆棘丛生的坎坷道路,自己给自己怀着无比骄傲的情怀,在心中的那份无形的鉴定书上,用汗水和粗糙的手指当做笔墨,心中流着喜悦的泪水,在自感传奇般无形的鉴定书上,大大的写了一个字“赞”给我自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我也非常感谢和我朝夕相处两年的同事们,没有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宽容,单凭我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两年的工作任务,所以说只要你坦坦荡荡的对待他人,人家也会用真诚的理解给与你善意的,更加丰厚的回报。
现在我就要离开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如诗如画的科摩罗,它独特的美丽,在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不会再有第二个这样有魅力的地方!然而科摩罗也是贫穷的,而且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科摩罗必定还是当今世界最贫穷国家行列中的一个成员,想到这个问题我陪感悲伤,这不是科摩罗的错,整个非洲都给人一种贫穷落后的感觉,非洲潜移默化的成为人们心目中贫穷的代名词。我站在蜿蜒的科摩罗海岸边,头顶上是赤道温暖的太阳,脚下是梦幻般的黑色熔岩形成的岛屿,背后是云雾缭绕的卡尔塔拉山脉,眼前是广袤无垠的印度洋,举目四望心潮起伏,为什么生活在如此美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中的善良的人民,却过着贫穷的日子?古老的冈瓦纳大陆是人类的起源地,追根溯源也是我们整个人类的故乡。非洲这块庞大的大陆,有漫长的海岸线,有着众多的河流如世界著名的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马拉河,沃尔特河... 等等,自然气候温暖舒适,物产丰富多样,有广袤的热带雨林,有无垠的热带稀疏草原,有乞力马扎罗雪山,有东非大裂谷,有世界上最多的野生动物,有世界最稀有的钻石储量,丰富的铜矿资源,可是贫穷却始终笼罩在这块大地上?我站在科摩罗平静的海岸边,望着波光粼粼的印度洋,它宛如一面镜子,见证了非洲地区苦难的历史,黑人的眼泪随着它汹涌澎湃的怒涛翻滚,向世人控诉着造成生活在非洲大陆黑人用鲜血和泪水写成的历史。大科摩罗岛上至今还活跃着世界上著名的活火山,卡尔塔拉火山,它不定期的喷发着,把愤怒的火焰抛向天空,提醒着世人不要忘记是谁把贫穷的灾难降临到了非洲,是谁还在用歧视的语言诬着生活在这块大陆上的勤劳的人民?他们却道貌岸然的把自己奉为智慧天使,文明的开拓者。如果你也能来访科摩罗,身临其境的近距离的观察这里人民的生活,能够回答你的不是语言,而是海拔两千米的卡尔塔拉火山!那些自认为是文明的人,把愚蠢,懒惰,不思进取的名声强加在黑人身上,最可悲的是有相当多的人也相信这一说法。非洲的的确确是当今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大陆,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不能拯救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洲国家贫穷的面貌。我在科摩罗闲暇时间很多,有的是时间胡思乱想。在我们驻地楼下有一小片空地,有个黑人不知被什么人雇佣,一个人在这片空地上制作空心砖,原料是火山岩经过粉碎,把这种粉末再加入某种粘合剂(不是化学原料,是某种植物研磨成粘稠物质)用水搅拌,装入模具,脱坯,摆放整齐,待干到一定程度,再把它轻轻的摞起来,他仅有的工具就是一把铁锹,一个小独轮车,一个木制的模子和一个塑料水桶,他每天早晨九点来干活,中途从不休息,也不吃不喝,一直干到下午五点,就这样一个人工作了十几天,完成了这项工作。如果他制作的某一块砖不慎掉了一小块边角,他毫不犹豫的把砖捣碎,重新再做,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丝不苟的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绝不会以次充好。过了几天待空心砖全部脱水耐用后,来了一辆中型卡车,司机只管开车,从不帮忙,装车的还是这个制作空心砖的黑人,他一个人装车,小心翼翼的在车上摆放整齐,然后司机把砖拉走,他才有时间稍事休息。整个搅拌 浇注 静养 脱模 切割 养护而成型,装车都是他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完成,一连十几天每天如此,工作起来毫不松懈,我没看见他偷奸耍滑,卡车运了七八趟才把这些空心砖都全部拉走。
只要工作可做,黑人也是非常勤劳的。还有一次,工程队来到科摩罗,要在广电中心建个铁塔,塔座挖好后,用钢筋编织好网状支架,再用水泥浇灌填充,这些工作需要靠人力手工完成,因为科摩罗现场条件没有这方面的机械,所以雇佣了大批黑人,用接力传递的原始方式,怕水泥凝固,必须一气呵成,一桶一桶的快速传递浇灌铁塔底座,不到两个小时,偌大的铁塔底座坑就这样争分夺秒的人工填充完了,这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 黑人汗流浃背干的工作很认真辛苦,我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施工的全过程,至少我没理由说人家黑人懒惰。
通过这两件事,我认为黑人并不懒惰,只要有工作可干,他们也是很勤奋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还是很贫穷呢?非洲特殊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广袤的热带雨林,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终年唾手可得的各种热带水果,使得黑人被形容成“吃饭靠上树”一说。非洲以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为主的气候,使得黑人没有御寒的顾虑,气候炎热潮湿,穿衣就自然简单化,这就有了“穿衣一片布”的形容。非洲地区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土地肥沃植被繁茂,黑人略微耕耘一下土地,随便播种一下种子,大地母亲就能回赠给大量的农作物,因此黑人没有储备粮食的概念,所以便被戏称“做饭烧水三块砖”恶意戏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上万年不变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千百年来的自然生活方式,得天独厚的于世相对隔绝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黑人随遇而安的生活理念,形成了地域性的价值观念,这种朴实的生存方式久而久之经过世代相传就演变成了非洲人的整体性格。
除了非洲,世界其它各地都没有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世界文明高度发达地区,大部分是四季分明的气候,欧洲发达国家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内,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发达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
然而地理环境虽然比较优越,但它也有严酷的冬季,滴水成冰寸草不生的季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必须学会利用节气,种植谷物,储存能够熬过漫长冬季的食物。为了生存,欧洲人必须严格遵循大自然稍纵即逝的自然规律,抢时间播种,耕耘,收割,储存。资源的匮乏,人们必须绞尽脑汁从大地获得填饱肚子的物产,为了抵御漫长的冬季,人们得不到片刻的休息,必须收集有限的燃料,为了御寒和抵御凌冽的寒风暴雪,人们必须盖起坚固的房屋,夏季的干旱,必须挖井吃水浇灌农作物,为了争夺有限的土地,人们必须开发人类与生俱来的大脑,用智慧获得土地,获得的分布不均匀的有限资源,人们必须通过交换的行为得到所需的生活物资,通过千百年的竞争演化,或以和平的方式,或者用战争手段获取生活资源,为了生存不能有片刻懈怠,懒惰等于死亡,辛苦劳作才能生存下去。亚当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园”里时,根本无需劳作,生活舒适惬意,然而被驱逐出“伊甸园”后,为了一口食物,他们必须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劳苦工作,才能勉强的生活下去。所以勤奋是环境的产物,是被动的行为。勤奋带来财富,智慧积累财富,当勤奋和智慧都无法再带来财富时,便有了战争,血流成河自相残杀,归根结底为的都是争夺资源!当资源枯竭时最后不得不向外扩张。要想保住获得的利益,要想得到财富,要想生存下去,睡觉也要挣着一只眼睛,大脑必须连轴转不能有片刻的安宁。为了拥有有限的资源,人们变的虚伪奸诈,相互之间尔虞我诈,久而久之演化成了极其自私的性格,为了维护财富,相应的产生法律,严刑峻法等来保证财富的安全,在这种严酷的社会秩序里,如果想活下去,那么必须一刻也不停的转动大脑,智慧就此升华。大家变的都很聪明,环境催生了工业革命,工业取代农耕,需要开发大量的能源,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产生垄断使得社会资源难以轻而易举的获取,维京人所具有的剽悍基因开始发挥作用,最后只能向外扩张了。
而非洲在整个世界进入工业革命之前,仍然保持着原始本能的生活方式,非洲大陆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资源丰盛不需要用大规模的流血方式来获取,也不需要储备和形成大规模的市场交易。特殊的自然气候不需要为住房,穿衣吃饭投入过多精力,黑人只要能够维持人类最基本的温饱就心满意足,所以他们很快乐,唱歌跳舞世代相传 ,养成了一种黑人特殊性格,我们把这种性格叫做“懒惰”。资源充足必然使人与人之间相安无事,资源匮乏必然导致争夺,中国有句古话很恰当的说明了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非洲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非洲人,我曾经看过一本美国黑人作家写的小说“根”如果你也有空读一读这本小说,你可能会赞成我的说法,小说的作者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一个叫“昆塔·肯特”的人,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贩子掳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悲惨经历。作者描述了他的祖先在非洲时的自由人生活,详细的描写了非洲丰盛的物产资源,养育着黑人自给自足的快乐生活,原始宗教,朴实无华的和平生活风俗,使得非洲人与生俱来的善良民风代代相承,孩子们坐在猴面包树下,听老人讲述黑武士的骄傲,期盼自己的成人礼仪,自娱自乐的民风使得生活在非洲的人民过着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他们有自己的原始宗教,用这种宗教解释人的生老病死,使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然而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种和平安逸的生活,“昆塔·肯特”被贩卖到美洲后,他和他的子孙在美国奴隶制下的苦难历程,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能够大致了解非洲贫穷的原因之一。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而非洲却输在了起跑线上,是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非洲,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玷污!那些自称自己是文明人的父辈们,在过去的三四百年前就开始干着人类社会最野蛮,最可耻,最残暴,最黑暗的,有损于整个人类尊严的罪恶勾当,那就是臭名昭著的贩奴史!西方殖民者是造成黑非洲至今贫穷的罪魁祸首!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这场可恶的历史已经过去,但是它播下的罪恶的毒瘤至今还在危害者黑非洲,可谓后患无穷!西方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给非洲人民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灾难,我们从地图上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大部分非洲国家的边境线都是笔直的一条线,那就是西方殖民者为了瓜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顾当地黑人村庄的分布情况,民族的生存环境,地理位置,肆意刻画出来的边境线。而这种简单的划分国境线的做法,给非洲国家之间制造了矛盾,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恶意利用黑人部落之间的矛盾,利用黑人酋长特殊地位,分化瓦解黑人之间关系,使得黑人之间冲突不断。历史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国家相续独立,西方殖民虽然放弃了他们的殖民地,但把西方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转移给了这些独立的国家和民族,西方人趁机做起了倒卖军火的生意,发财的又是老牌的西方国家,流血的是黑人。流血和杀戮就会产生仇恨,仇恨的恶果只要还在延续,贫穷就会不断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制造这种野蛮残杀根源,就是那些披着“文明,绅士”外衣的西方殖民者!非洲有英语国家,法语国家,西班语国家和葡萄牙语国家,恰恰这些改变当地黑人语言的西方列强,就是首先贩卖黑奴的罪魁祸首!他们应该对非洲国家的贫穷负责。国家要是不强盛,民族要是不独立,就要受到列强的欺负,在旧中国,我们也曾经被列强欺凌,“东亚病夫”的侮辱性词汇我们不能忘记,在旧上海某个公园门前,赫然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那时贫穷和落后也是中国的代名词,在旧中国,军阀混战,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所到之处“城头变幻大王旗”以至饿殍遍野耕地凋零,民不聊生,难道是我们中国人懒惰所致吗?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跟着西方别有用心的人一起污蔑非洲黑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把非洲国家贫穷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为懒惰!
黑人当中不但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物,也有很伟大的人物。曾经担任南非总统的纳尔逊 曼德拉,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还有第44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 路德 金,黑人女航天员梅-杰米森,哥伦比亚大学黑人医学博士德鲁,化学工程师罗伯特 瑞力克斯,医学家查尔斯德鲁,植物学家乔治 华盛顿 卡弗,黑人女生物学家玛丽 梅娜德,曾担任第七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 莫里森等优秀人物,优秀的歌手,运动员就更多了,所以说黑人也是和其他任何人种一样人才辈出,也有着很多举世瞩目的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但是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物都不是在非洲本土取得成就的,这和非洲贫穷落后常年战乱有关吧?这使我想起“晏子使楚”里那句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知用这句话解释是否恰当?
我就要离开这波涛拍岸的科摩罗,由衷的祝愿科摩罗有个美好的未来,勤劳善良的科摩罗人民,彻底扫除西方殖民者留下的污泥浊水,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适应时代的潮流,清除殖民时代留下的痕迹,引进世界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合理利用外援,因地制宜的开发举世无双自然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有自身特点的旅游资源,造福科摩罗人民。科摩罗一直有天堂的美誉,美丽的海岛风景被爱好旅游的人列为一辈子必去的地方之一,但我觉得,这里并不只有风景,还有其它旅游胜地没有的那份原生态的自然气息,科摩罗的海滩被法国人列为了世界最美的沙滩,足以见得这里有多美,静谧的海岛曾经被法国人第一次发现时,就直接被誉为伊甸园,悠闲的在这里住下来,(马约特岛至今还是法国的海外领地)感受世界上最美的海景所带来的震撼。世界上最美的海景都被科摩罗承包了,如此绝美的海景如果得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何愁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来科摩罗休闲度假。从科摩罗街头竖立的导游图来看,他们现在也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
现在莫罗尼市有三家比较大的涉外酒店(规模相当于我们国内偏远地区乡镇级别的)我和王平在码头附近遇到一个老人,退休前他是科摩罗外交部门工作的人员,他说“科摩罗从他记事起就这样,唯一变化就是有了电视,手机,互联网和汽车,其它就没什么大的改变”他接着说“年轻时,在70年代他也到过中国,那时你们不行,穿的衣服有补丁,吃的也不好,可现在不一样了,你们是现在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大国,我不是总统,我要是总统,就要开发旅游,治理环境”说到这里他用手指着遍地的垃圾,说道“你们看,这像什么样子,开发旅游首先改变环境,才能引来大量的游客”老王精通法语,我是通过老王的翻译,才明白老人说的意思,这恐怕不单是老人一个人的想法,证明科摩罗已经有人在关注这个问题。科摩罗曾经是法国的海外殖民地,现在虽然从政治上独立了,但思想理念上似乎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治国理念,我知道科摩罗有很多年轻人在法国读书,打工,也有很多人娶了法国女子,科摩罗人的思想理念逐渐受西方思想理念的影响,小小一个70多万人口的岛国,据说有七八个政党,这些政党无一例外的按照西方国家的治国方式,来治理科摩罗的发展方向。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工业革命,完成了资本的积累,而科摩罗根本谈不上资本积累,经济发展只靠外援,政府的等,靠,要的思想似乎占主导地位。把宝贵的海洋资源包给了欧盟,世界上最稀有的香料“依兰依兰”花也被法国垄断,绝大部分生活物资都靠进口,当我即将离开科摩罗的日子里,仍然每天五次听着清真寺上的高音喇叭,呼唤着穆斯林们赶快去祈祷,祈祷真主降福于穆斯林,去清真寺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几百年来他们都是这样日复一日的遵循伊斯兰教的教义,虔诚的祈祷着,坚信真主的智慧与公平,真主绝不惩无罪之人,却宽恕更多,条件是接受真主命令,如今科摩罗所得到的任何外援,都是万能的真主的圣意,只要虔诚的祈祷,各种物资就会按照安拉的意志,源源不断供养穆斯林。
科摩罗人几乎80%都信奉伊斯兰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总统到国会各部部长,军队首脑都是虔诚的穆斯林,他们把得到的外援理所当然归结于安拉的恩赐,是先知的圣意,只要虔诚的归依在伊斯兰教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无形身旁,穆斯林必将获得安拉恩赐的一切,这种唯心主义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理念,也许也是阻碍科摩罗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现在也有很多科摩罗人也来过中国,孔子学院已在科摩罗传播着先进的中国文化理念,当他们看到中国的发展强大,不知思想深处做何感想?科摩罗的希望在未来,在学有所成的年轻人,我经常能看到科摩罗年青人独自坐着树荫下看书学习,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引导从书本中真正体会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外面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一定能够改变科摩罗年轻一代人的传统理念,不再局限于僵化迂腐的精神寄托。
据说科摩罗大学孔子课堂座无空席,科摩罗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很多科摩罗孩子在孔子学院举办的“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科摩罗赛区,预选赛中获得好成绩,甚至有个17岁的小姑娘拉伊莎在非洲多个国家“汉语桥”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并实现了她来中国学校深造的愿望,我由衷的为她感到高兴,希望有朝一日有更多的科摩罗孩子能够来到中国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中国的巨大成功一定会促动年轻人活跃的思想,中国文化的熏陶必将改变科摩罗年轻人的思想理念,科摩罗人是勤奋的人民,也是智慧的人民,学习中国历史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结合科摩罗的现状就一定能深刻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正真涵义,从中国文化中真正领略“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深邃道理,科摩罗的未来在于科学文化的发展,科摩罗有着很多向拉伊莎,艾咪尼一样酷爱学习的青年人,科摩罗的未来属于这样的年轻人!
再见吧美丽的科摩罗,也许我再也没机会重返科摩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科摩罗,忘记善良淳朴的科摩罗人民。除了科摩罗我没去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岛国,有资料显示,美洲的巴哈马岛,夏威夷岛,非洲的塞舌尔群岛,马尔代夫岛,还有巴厘岛等风光秀丽的岛屿都无法和科摩罗媲美,而塞舌尔岛就连尊贵的英国皇室,查理王子与他的凯特王妃二人的蜜月也在那里度过,当英国游客来到科摩罗后,惊喜的发现科摩罗的美远胜过塞舌尔。科摩罗的美在于未经人工雕刻的美,是大自然赋予蓝色星球上的用鲜花,珊瑚,椰林,火山装饰的梦幻般的美。我去过我们国家多处海滨城市,在三亚,去过鼓浪屿,南海,黄海,渤海里游过泳,这些地方也是非常的优美,是用人类智慧修饰的精工细作,使人陶醉的山水,更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丽,像是待出嫁的新娘精心化妆的艳丽多姿,它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晶,江南山水的美景宛如溪边浣纱的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身临其境使人流连忘返,如果不舍其美景,还可以再一次享受她的秀美。
而科摩罗的美是抽象的美,无需浓妆艳抹的美,可视而不可言传,一旦离开它如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恐怕今生今世再难听到卡尔塔拉山的呼唤,梦境中看到的也只是依兰依兰花的绽放,印度洋拍打莫罗尼黑色火山岩的涛声,成了永恒难忘的记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从赛义德·易卜拉欣王子国际机场坐上回国的航班,飞机就像那离弦的箭,从科摩罗美丽的土地上呼啸而起直冲蓝天,心中充满无限的留念,腑望着渐行渐远的镶嵌在印度洋中的璀璨珍珠,朵朵白云下面若隐若现的大科摩罗岛,此刻显得更加灿烂。默默的抑制着从心田里涌出的伤心泪水,轻轻的将右手手掌放到左胸前,无限伤感的发出肺腑的语言悄悄的和它告别,再见吧科摩罗!我会永远永远的记着你,只要我的心脏在跳动,那便是印度洋永无止境的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