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昨天晚上临睡前的思考。
书单的风靡,PR(Photoreading超速阅读)的流行,读书打卡群遍地。
前段时间,受这股阅读热潮,也是因为开始尝试写作输出,所以深觉自己的知识量不够大,我要求自己每周都要读完3本书籍——当然,比起那些超速阅读者来说,我的阅书量实在是有够少的。
直到昨晚临睡前,我问自己:什么是阅读?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我们都在读什么?
一、阅读在我们所处的时代
因为互联网的超速运行,从回归纸质书,到社群的蓬勃发展;从单一职业、行业鸿沟,到斜杠青年的追捧,我们都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阅读在学习中的地位,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所以在这个时代,阅读无疑是我们每个不想落于人后的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
但是,阅读是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的有点变味了的呢?
我们开始展示长长的书单,开始打卡自己这周又阅读了多少本书,开始被灌输“一天一本书,一年就是365本书,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被拉大的”,开始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学习快速阅读法,开始进入社群,每天打卡阅读。
我们明白阅读的益处,明白阅读对我们未来人生的影响,但不知为何,可能会不顺利的人生无法激励我们现在滚去学习,我们宁愿选择相信一群陌生的同行人,也不愿相信孤独的力量,自己的力量。我们不明白虽然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社会性动物,但同时也是自我为中心的孤独行者。没有谁的人生可以被复制。
二、阅读,我们都在读什么?
我们曾经追风读过四大名著,我们曾经追风读过很多封面上写了【名著】二字的书,我们曾经追风读过无数篇(本)鸡汤文(书),我们曾经追风读过我们听熟了的作者写的书。
可是,我们读过那么多本书,我们究竟在读什么?
到现在,仍十分喜欢三毛写的那段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们阅读,轻快的阅读,蹙着眉头的阅读,稀里哗啦的阅读,咯咯的阅读,划着笔来阅读,这都是我们的阅读。我们在读什么?也许是为了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也许只是消遣,也许是奔着某个学习系列阅读计划而去,但这都是我们的阅读。
三、我们到底该阅读什么?
当我们受到超速阅读、一年阅读xx本书计划、每读一本书都要做思维导图的认真思维冲击;遇见斜杠浪潮,每天接收多领域多样化信息的时候,在自己生活中的你,请不要因此而自我否定,妄自菲薄。
坚持阅读的你很棒。当然,那些将阅读视为任务和修行的人也很棒。但很棒的人的很棒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很棒的人阅读的书籍,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阅读之所以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对所有读者的包容,也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它,解说它——有时甚至读者的理解超越了作者;是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读者,阅读都愿意馈赠我们一点什么。
阅读,不是经典书籍才可以配得上阅读。有点泛滥的鸡汤文,幼儿书籍,工具书,甚至是代码解读手册,当我们捧起他们的时候,我们就是在阅读,在进行这一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活动。
不知不觉,我们就处于一个比较急躁的社会。因为机会转瞬即逝:一眨眼房价变高了,一眨眼创业融资几千万了,一眨眼茅台的股价蹭蹭的涨。我们忙着增值自己,忙着和时间赛跑,忙着赚钱想远方,于是,阅读也变得忙起来了。
但忙起来的阅读不适合所有人,比如我。
之前,我错误的将阅读的量和速度,与我吸收的质简单的相正比。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当然,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但我们不应该为了量而阅读,更不应该为了晒而阅读。我们应该明白当下自己应该选择的书籍伴侣,而非在你加班加点的这周,被读书社群催促着去阅读一个新领域的系列书籍,然后做读后分享。
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需要,然后加以努力;在自己的模式下,添加从他人那里学习得到的精华,而非盲目的追随他人的成功,变成“看起来很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