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抑或安康
——你确定“端午节安康”不是一个伪命题?
文/芒果君爷爷
图/芒果君奶奶
晨起,阳光晴好,剥开二只昨夜浛好的粽子,忽的忆起儿时过端午的歌谣“太阳光,金闪闪,今天过端阳。吃包子,吃粽子,还有臭皮蛋!”多么欢快!多么诙谐幽默,童心总是没有忧虑滋扰的。
点开微信,端午信息海量,尤其是那绿叶包裹的米粽摇拽,生动有趣。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对于朋友间的节日致礼,无论是多选还是单选而来的信息,倘若无动于衷不予回敬或置评,似乎少了些人情味。于是,啖食粽子,回复友人们的祝福,亦构成了节日必须。
太太一旁看我挥指疾书,“节日快乐”跳跃屏幕,惊呼到“端午不能祝福快乐,只能道声安康……”我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是清明祭祀节,怎么端年亦有祝福避讳啦?女儿说,安康并非今年新创,数年前已在坊间流传。无奈“快乐”亦回了好几拨,接受者会不会责怪我的愚蠢和无知?想到此,清香的米粽在我口中索然无味。唉,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我有点憎恨那些自以为是的文人骚客,本来,在祥和的夏日,品着一品肉包,剥开清香的粽叶,盘中溢油的盐蛋就着小酒,真是快乐无比呀,无病无灾,道个什么劳什子安康?
意识形态是观念、思想、概念诸要素的总和。那端午仅能以安康致敬而避言快乐的说辞,又是哪些半吊子的作祟?好在家中典籍文献甚多,没有文献理论支撑的观点如空中楼阁。
原来,提起端午,最为流行的回答是纪念屈原。关于龙舟的说法,多是屈原投江后渔夫纷纷划船搜寻的故事而演变,而粽子则是凭吊屈原时,掷粽江中,喂食江中蛟龙,免其伤害屈原体肤。早年我到过湖南汨罗,那蜿蜒的汨罗江,窄小怎能容留蛟龙?故事流传广远,真是“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屈原与端年的结合,最早当是东汉《风俗通义》,至隋唐已成为官方活动了,人们把传说当做事实,在细节和情景皆丰富的演化……
其实,端午节并不是因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闻一多著《端午考》,从龙舟竞渡、食粽等习俗得出了“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的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的娱乐节目”,又道“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远呢!”
郭沫若坚持认为,五月初五是屈原忌日,但当今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均在使用自己的历法,楚地的“五月初五”和秦历的“五月初五”并非同一时日,与当今的“五月初五”也不是一回事,屈原忌日的五月初五,究竟是哪一个?这是主张五月五日为屈原忌日者根本没法回答的问题!郭的观点皆孤掌难鸣,何况那些绘画表情包的匠人,又怎能理解这些深邃的历史?
“在岁时研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今天,认为端午节并非起源于屈原,已经是学术界基本一致的常识性看法。”由此可见,农历五月初五之端午,与屈原之死并无联系,后世人们在此日,将之日当如丧考妣而悲哀,真是自作多情。
屈原的塑像就伫立在古荆州东门城外,与我家直线距离不过二公里,我敢断言在华灯初放之时,屈原脚下荟萃的大妈依旧会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尽管她们亦会模仿伪文人的笔触发着安康的话语,然而,她们大汗淋漓中的欢快不可言表。
安康,平安健康之意,对于病入膏肓临终关怀的患者,是无法选择的最好抚慰词汇,对我等康健之人,似有多余。
时逢高考,那些踌躇满志的莘莘学子,在考场挥汗如雨,真切的祝福他们,考试优异,端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