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地都是六便士,希望你能够抬头看见月亮。
01.
鲁迅先生说过: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今天想写一本大学时代读过的小说,余华先生的《活着》。
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一方面是在自己已读书单里不断回溯,发现有很多可写的素材内容;另一方面,也因为今天看到的一个热搜。
#大连理工#
没点进去之前,我以为依然是因为「连理」这个词、又或者是其他事情(好的方面)而登上热搜榜一。
但是,点进去发现,我错了。
一个25岁的年轻人,在很多人也许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刻,向这个世界挥手告别。
我点开他的主页,发现只有一条微博。
而这唯一的一条,却是向这个世界告别。
由于网络的发达,很多以前我们无法第一时间知道的事情,经过网络的发酵,可以极速地朝我们涌来。
也随着时代或者是心态的转变,人们对待「死亡」,更多了几分理解和包容。
批判这些离世的年轻人的声音,虽然依然存在,但是少了许多。
02.
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里面有一节是讲日本为什么自杀率这么高。
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到这个风景秀丽的东寻坊海岛。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是这个美丽的海岛,很多人特地来到这里,是为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茂幸雄先生组织起一个东寻坊防自杀组织,专门劝说那些想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人。
那些曾经救起的人,后来大多数也都平稳的生活着。
也许我们无法理解,那些人为什么会选择离开?
并且为什么特意选择这个美丽的海岛离开?
爷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看到海很怕的人,反而跳不下去。
觉得这个海很漂亮的人,反而跳下去了。
这其中,意味深长。
忽然想起罗曼罗兰的那句话: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也都活得并不轻松。
生活也许很苦,但是活下去,总归还有好多好多种可能性。
03.
看完这个25岁同学的微博。
虽然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也经历过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多少能够了解他的苦闷。
就像评论里说的:
可能做过实验的更能体会这种感觉。
只是,看到他最后一句:
希望家人朋友今后顺顺利利,祝愿国家一直繁荣昌盛。
有点泪目。
想必应该是一个极温柔的人啊。
对他来说,离开可能是一件好事。
如果真的有来生,希望他能够变成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
感受世间温暖,没有那么多烦扰。
04.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乃至现在,我也会时不时地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前段时间黑豹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罹患结肠癌过世,我写道:
如果我们都处于楚门的世界,是不是我们也像里面的男主角一样,过着早已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人生?只是我们身处其中而未知罢了呢?
又或许我们都只是宇宙间更高等生物创造出来的程序的某个片段呢?更甚至只是他们「玩物」呢?也许将来有一天会被收割呢?
只是,这一切都未可知罢了。
但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情况,倒好像也是一件好事。
那些无谓的挣扎与反抗,都貌似变得毫无意义了。
05.
余华先生在《活着》里面说: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这本书讲了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相比之下,我的记忆里印象深刻的是由《活着》改编的电视剧《福贵》。
陈创饰演的福贵,刻画得入木三分。
提起陈创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宝莲灯》里的哮天犬,可能就知道是谁了。
余华先生说:
《活着》里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
身边的所有人陆续离他而去,只剩下陪着他度过残年的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
读书的时候,最不忍的是情节,是看到福贵好不容易把外孙拉扯大,但是在苦根七岁的时候,却因为吃豆子被撑死。
06.
很多年之后,福贵叙述起从四十多年前开始的故事,语气平淡,甚至为有人关注自己的身世、听自己的故事而欣喜。
仿佛故事里的悲喜,都与自己没关系。
福贵在经历苦难后,又活了很久。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
在经历了生生死死这样的事之后,福贵或许也已经明白,人能到这世上走这一遭就足够了。
所有的苦难,最终都被时间消释,终归平淡。
那些熬过去的人,后来大多数也都平稳的生活着。
生活也许很苦,但是活下去,总归还有好多好多种可能性。
作者 / 旅读君
编辑/旅读君
全网同名@旅读君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